当前位置: 未解之谜网 > 历史故事 > 古人连走路都有规矩 “礼让行人”竟从这朝就开始

古人连走路都有规矩 “礼让行人”竟从这朝就开始

2022年1月1日0:31 未解之谜网

    古代封建社会相当注重礼仪,除了平时与他人的相处之道以外,自身的修养也十分重要,不但谈吐举止要优雅、有礼貌,就连走路也有严格的规矩需要遵守,无论是场所、速度还是步行体态,都有明确的规范。

    根据《央视频》报道,关于走路这件事,古人和现代人的解释有所不同,《释名‧释姿容》便说明:“徐行,曰步。两脚进,曰行。疾行,曰趋。疾趋,曰走。奔,变也,有急变奔赴之也”,可见在古代,“行”才是现代“走”的意思,“步”是慢走,“走”相当于“跑”,“奔”则是“拚命地跑”。

    但究竟何时该“行”、何时该“走”呢?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一套“行走礼仪”,《尔雅‧释宫》中记载,“室中谓之时,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门外谓之趋,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奔”,表示室内空间小的地方只能慢慢走,到更宽敞的空间才可以开始走,甚至是奔跑。

    走路时的动作也有相应规定,《礼记‧曲礼上》写道:“堂上接武,堂下布武,室中不翔”,意指堂上小碎步,堂下迈大步,在室内走路时双臂摆动要小,不要像鸟一样挥动。而大臣入朝时,都必须趋步以示尊敬,因此“入朝不趋”是皇帝赐予大臣的特殊待遇,曹操、董卓、司马懿等人都曾有过这种特权。

    除此之外古代对“行走秩序”也制定了规范,像是先秦时期规定“男右女左,车子从中间通过”,这种男女不同行的制度,在魏汉时期得到加强,违反者将会受罚;到了唐朝则改为“来左去右,不分男女”,《仪制令》还规定“凡行路巷街,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唐律疏仪》则要求在行人密集的地方不能“走车马”,道路上要“车马让人”,因此“礼让行人”可以说是从唐朝就开始有的礼仪。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

    真诚欢迎各科普媒体、机构、专家和网友与我们联系合作! Email: [email protected]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2011-2021 Designed by 未解之谜网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