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箭射程远,并且能进行大面积的伤害,在古代战场上是最有效的远程作战武器,与之对应的盾牌更是便捷的防御性工具,两者成了战场上的生死冤家。不过明知道弓箭无法射穿盾牌,为何古人作战时还不断的浪费箭矢和体力去射击敌方盾牌呢?背后原因其实很简单!
众所皆知,弓箭要射得好,要考量的因素很多,包括材质、风速、距离和射手臂力的影响,而盾牌却是每位士兵都能好好使用,加上古代工业技术快速发展之下,盾牌也愈发进步,整体而言,弓箭是无法轻易射穿盾牌的,反之,古代弓箭威力并不能达到一击必死,许多中箭致死的多数死于破伤风,只有极少数是直接射中要害。
既然如此,为何古代守城士兵还要拚命放箭,不惜成本、体力射击敌方盾阵?最主要原因在于,弓箭作为战场上的远程武器,威力的发挥主要是齐射,万箭齐发的阵仗能对敌人形成威吓,进而减缓进攻力道,达到牵制的效果,并且迫使敌方必须身着防御护甲或手持盾牌,大幅度增加进攻的准备时间与成本,还有机会造成局部伤亡。
一些弓箭手会直接在弓箭上涂抹金水(粪水)、火药和毒药,藉此加快敌方的伤口感染,因此即便弓箭杀伤力不算最高,却也是十分棘手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