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未解之谜网 > 历史故事 > 16世纪惊悚时尚怪人面具 贵妇戴上能防晒但代价是变哑巴

16世纪惊悚时尚怪人面具 贵妇戴上能防晒但代价是变哑巴

皮肤白皙透亮是亚洲人的审美标准,在欧美人眼中这可是邪魔歪道,他们认为晒成古铜色才是健康美丽。也许你可以说他们天生白,所以根本没有美白的烦恼,但实际上,500年前的欧洲人跟现在的亚洲人一样,视皮肤白皙如命一般。

在16世纪的欧洲,黝黑的皮肤代表劳工阶级,有钱人一看肤色就知道,你天生就是个农夫命,根本看不上眼。因此为了防晒,在贵妇间就流行戴着一副面具来防晒。

有趣的在于这个面具的形状,可不是像歌剧魅影那样遮一点点的,而是整个脸都能遮住,如此一来就能挡住紫外线光,但这就看不到妇人的姣好容貌,况且这面具看起来还挺诡异的。

其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副,就是这个达文特利面具,这是一个在16世纪石筑建筑物里挖掘出来的,最外层是一层黑色丝绒,下面是好几层纸压成的,最里面是丝质软垫。眼睛的地方挖了两个洞,嘴上也开了个樱桃小嘴孔,然后还绑着一颗小珠珠。

看到这边,可能很多人都有疑问,以前的人都用手拿面具吗?因为这副面具并没有固定绳将其摆在头上,因此嘴巴这颗珠子就是关键,妇人配戴时必须衔咬住这个珠子,如此一来面具就不会掉下来,但代价就是不能说话。

为了美丽,女人可以做哑巴。

到了伊丽莎白时期,面具风潮更为流行了,社会氛围将不讲话的贵妇小姐塑造成了神秘感的美丽女子。根据一段文字记载,这种面具的起源是来自法国,只要在社交场所,配戴一个这样的面具就是时尚门槛,连小孩子抱着的木偶戴着都能彰显时尚。

虽然主流时尚界觉得开心,但实际上这种面具看起来很恐怖,自然有些人不能接受这种流行。在1583年,有一位基督徒叫菲利浦(Phillip Stubbes),就写出一篇文章来批评它:

其人出行时,皆饰一绒面,以全覆其脸。眼有两孔供观瞻,若有陌生男视之,徒见其双目,必定是为恶魔猛兽也。


尽管宗教人士与保守分子反对,但这些面具风潮可是整整流行到了17世纪才结束。就算在18世纪时,我们还是可以透过一些作画来找到这种猎奇面具的影子。近代人将面具视为恐怖元素,杰克电锯男、歌剧魅影等等形象,大概都是远自于16、世纪的描写。

如今回头来看近代,从以前的欧洲人爱美白到晒太阳、面具从有时尚感变恐怖象征,都是与文化还有历史背景相牵扯,可不是只跟肤色有关。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

真诚欢迎各科普媒体、机构、专家和网友与我们联系合作! Email: [email protected]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2011-2021 Designed by 未解之谜网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