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波士顿港外一艘载着230万加仑糖蜜的船舱忽然爆裂,瞬间涌出的浓稠黏浆迅速席捲整个街道,所经之处一切尽毁,造成21人死亡,超过150人受伤。这起事件被人们称为“糖蜜海啸”,没人知道为甚么这些东西可以如此致命。
但是哈佛大学一组研究团队宣称,他们找到这起灾害的主要原因。
那就是:温度。
这船糖蜜来自温暖的加勒比海,当船舱破裂,流泄进寒冷的麻萨诸塞州时,起初还以相当快的速度前进,直到遇上冷空气凝结后,才又变得厚实、黏稠。而温度造成的改变虽然减缓了流速,却也增加糖蜜的杀伤力及救援困难度。
哈佛教授山缪尔罗宾斯坦(Shmuel M. Rubinstein)运用现代流体力学分析整起事件,他让学生在冰箱内制作一个微型城市,并在城市边缘释放一桶玉米糖浆,模拟当时的糖蜜海啸。根据历史纪录,糖蜜喷发的初速可达每小时56公里,可算是一场爆炸了。实验也证明了确实有可能达到这样的速度。
到纽约时报看模拟影片
而且在糖蜜抵达波士顿的前两天,还先行加温过以利运输。所以灾难发生之初,糖蜜的温度至少比室外高个4、5度,使得它能在短时间内包裹住受害者,再快速冷却凝结,犹如困着活人的琥珀。
罗宾斯坦认为,这个实验像是一场“法医物理课”,藉由现代知识找出历史未解之谜。但目前仍有许多谜团尚未解开,例如船舱破裂的原因,他们将会继续在课程中探究造成这场悲剧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