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未解之谜网 > 历史故事 > 古人也有烂大街名,揭密各朝代取名潜规则

古人也有烂大街名,揭密各朝代取名潜规则

2022年1月18日3:00 未解之谜网

    每个人的名字都饱含父母的期待与祝福,但难免有和他人撞名的问题,但你知道吗?其实在古代也有烂大菜名存在,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取名“潜规则”。

    “取名”这件事最迟在夏朝的时候就已出现,而商朝的君王则流行用“天干”来命名,据甲骨文记载商代子姓诸王的名,大部分都包含天干,像是太甲、小甲、祖乙、外丙、中丁、盘庚等。而周朝“因于殷礼(商朝礼制)”,依旧保留天干命名法,另外还增加了“地支”。

    其实综观整个先秦时期,大部分的人替孩子取名都很随意,像是春秋时期郑国第三任君主郑庄公,其母亲因为难产而替他取名为寤生;孔子出生时头顶凹陷所以叫作孔丘;晋成公出生当时屁股有块黑色的胎记,于是被取名为姬黑臀。

    清朝字辈也没有撑过三句,到溥字大清就亡了。

    而在汉朝有一本专门教导学童识字的书籍《急就篇》,内文便记载了汉朝人的100个常用名,包含平定、敢当、汉强、灭胡、勐虎、辟疆等,汉朝开国元勋之一张良的儿子就叫作张辟疆。西汉末年王莽夺取皇权、建立新朝,在托古改制的时候,发现《公羊传》当中有一句话:“讥二名,二名非礼也”,于是下令国家内不得有“二名”存在,还特定写信要求匈奴必须改名。

    这股单名风潮并没有因为新朝灭亡而消失,反而在东汉兴盛起来,据大陆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张书岩统计,《汉书》中单名人数占77%、双名23%,到了《后汉书》双名锐减至2%,《三国志》中出现的双名数更是大幅下降,单名高达99%,这种状况一直到南北朝才有所改善。

    除此之外,古人取名还受宗教影响。以儒教为例,自从汉武帝尊崇儒术以后,不少人渴望踏上仕宦之途,这样的家庭大多会替孩子取个与儒家思想、品质相关的名,像是东汉军阀陶谦、三国时期吴国军事家陆逊以及曹魏名将曹仁;另外唐朝时期还流行截选《论语》为名,像是武则天的姪子武三思,其名就出自《论语‧公治长》的“三思而后行”、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段秀实,其名则出自《论语‧子罕》的“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

    真诚欢迎各科普媒体、机构、专家和网友与我们联系合作! Email: [email protected]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2011-2021 Designed by 未解之谜网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