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未解之谜网 > 历史故事 > 古代犯人为何都在秋后问斩,还要赶在午时三刻?大有玄机

古代犯人为何都在秋后问斩,还要赶在午时三刻?大有玄机

2022年5月24日0:17 未解之谜网

古代处决犯人时一般都是“秋后问斩”,甚至还要赶在“午时三刻”行刑,对此外界不解,古人为什么会有“秋冬行刑”的规矩?甚至非要选在午时三刻?其实背后大有玄机!

秋冬行刑制度最早起源于周朝,《周礼‧秋官》中记载,刑杀必须选择适合的日期,而《礼记‧月令》中就载明了理想的刑杀时间为孟秋、仲秋、季秋,这三个月即是农历的七、八、九月,也是秋天的三个阶段。这与古人的自然神权观念有关,即顺应天意,春夏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而秋冬是树木凋零的季节,象征肃杀。

同时,秋季对应五行中的“金”,代表此时万物沉寂,生命力最低,而且金代表用于砍伐的工具,是破坏的代表;还有一说是秋冬断狱、行刑,才不会耽误农时。不过若是犯了谋反等大罪,则不在此限,可以立即处决。

至于会将斩首时间选在“午时三刻”,也就是现在的11时45分,有两种说法,首先,据史书记载,午时三刻,太阳正处在正中央,此时地上的影子是最短的,同时也是阳气最旺盛的时期,阳气可以压制和驱散阴气,为了不让死刑犯的鬼魂作祟,所以要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

另一种说法是,由于死刑犯很早就被送抵刑场,期间一点东西都不能吃,且到了那之后还要长跪不起,如此苛刻的条件,犯人多半疲惫不堪,加之正午的阳光较为刺眼,致使犯人神智不清,即便被砍头也没有多少知觉,自然也没太多力气反抗,因此选在此时行刑的成功率很高,也可减轻犯人痛苦。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

真诚欢迎各科普媒体、机构、专家和网友与我们联系合作! Email: [email protected]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2011-2021 Designed by 未解之谜网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