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未解之谜网 > 技术创新 > 科学家首次证实人体血液含“微塑胶”恐残留器官

科学家首次证实人体血液含“微塑胶”恐残留器官

大量塑胶垃圾被倾倒在地球环境中,导致从珠穆朗玛峰到海洋最深处都能发现“微塑胶”。据报道,目前已知人们会透过食物和水吸收这些体积微小到“看不见”的塑胶,再藉由粪便排出。然而,最新一项科学研究首次在人体血液中检出微塑胶,这表示塑胶微粒未来有可能残留在体内器官中。

人体血液中首次发现“微塑胶”。

微塑胶(Microplastic)又被称为“塑胶微粒”,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块状、细丝或球体等多种形式的塑胶碎片。根据《卫报》报道,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 (Vrije Universiteit Amsterdam)生态毒理学教授维萨克(Dick Vethaak)与其研究团队分析22名匿名健康成年人的血液样本,发现其中多达17人的血液中含有“微塑胶”,比例接近80%。

报道指出,这17组血液样本中,有半数样本含有PET,是常被用于制作宝特瓶的塑胶原料,另外3分之1的样本中含有用于包装食品和其他产品的聚苯乙烯,4分之1样本含有聚乙烯,聚乙烯被大量用于制造塑胶袋、薄膜等产品。报道称,研究采用的技术能检测并分析至最小0.0007毫米的微粒,更有部分血液样本同时验出2到3种不同塑胶。

实验中含有微塑胶的血液样本,有半数属于PET塑胶材质。

维萨克表示,“我们的研究首次证明人类血液中存在聚合物颗粒,这是一个突破性的结果。”他向《卫报》表示,这些塑胶微粒在血液中被输送到全身,令人产生合理担忧,加上先前的研究显示,婴儿粪便中的微塑胶含量是成年人的10倍,一般而言,婴幼儿更容易因接触化学物质与微粒而受到影响,更是让他感到忧心。

维萨克说,未来须扩大进行实验,包含增加研究样本数、评估微塑胶含量或种类等,目前已有许多团队正在进行类似研究,但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些微塑胶是否会留在体内或被输送到特定器官,例如通过“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以及浓度是否高到足以引发疾病。

他指出,“在塑胶产量增长的情况下,我们迫切需要更详细地研究,微塑胶将如何影响人体结构,它们是否会以某种方式转化细胞并诱发癌病变。这些问题一天比一天急迫。”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

真诚欢迎各科普媒体、机构、专家和网友与我们联系合作! Email: [email protected]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2011-2021 Designed by 未解之谜网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