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未解之谜网 > 趣闻轶事 > 原来放弃自由这么容易..美国教师实验5天,全班洗脑变纳粹

原来放弃自由这么容易..美国教师实验5天,全班洗脑变纳粹

点评:只要人们还需要归属感,纳粹就能轻易复制

2008年的一部德国电影《浪潮》(台湾又译为:恶魔教室),讲述我们引以为傲的文明,比我们想像中的还要脆弱、不堪一击。

在电影中,一名老师只用了5天的时间,就把乱哄哄的学生,变成绝对服从的纳粹党员,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电影《浪潮》剧照

从历史课本上对纳粹党的描述,对于极权政治的残暴与反人性,我们能自然地感到恐惧与愤怒。但仅仅70年前的德国人民,会不了解吗?

在《他们为什么效忠希特勒》一书中,作者表示在希特勒统治时期,共招揽了1千3百多万纳粹党徒,几乎占了当时德国人口的六分之一,另外加上少年队以及希特勒青年团的人数,因此当时的德国,可以说全民皆纳粹。

这一切都是有可能的,看回电影《浪潮》,它其实改编自Morton Rhue的小说,讲述一件真实发生于加州某所高中的故事。虽然最后没有如电影最后闹出人命,但实验中扭曲人性的行为,皆值得拿来一一探究。

【重回真实现场】

追溯自1967年4月,位在加利福尼亚一所 Palo Alto Cubberley高中,历史老师琼斯(Ron Jones)正在讲述希特勒创立的第三帝国。一名学生向老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当时的德国人声称对屠杀犹太人毫不知情?无论农民、医生、教师都不知道集中营的惨剧?

电影《浪潮》剧照

这个问题让琼斯无从回答。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他要重建一个微型的纳粹,重现德国当时的社会氛围,让学生亲自体验法西斯主义的恐怖与魅力。

实验第一天

一名学生尼尔(Phillip Neel)回忆当时:琼斯老师禁止部分学生使用教学楼里的洗手间,他想让我们体会,什么是种族隔离。

以往学生眼里的琼斯都是一名亲和的教师,但在实验的第一天,他命令学生端正坐姿、抬头挺胸、双脚并拢、双手放背后,然后不停地起立、坐下。最后他命令学生站到教室外,等他发出信号才能跑回座位坐下。这一连串的动作,仅仅几分钟的练习,学生就能全员做到并熟练。

接着琼斯制定上课规则-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要发言,就必须起立,接着站到桌旁,并说琼斯老师,才被允许说话,且发言时必须言简意赅,口齿清晰,如果有一丝含糊,必须重复答到老师满意为止。

琼斯的坚持,看到惊人的成效,连平时爱捣蛋的学生也能达到良好的训练,甚至提高课堂的水准,答案更准确、学生专注力更集中。

电影《浪潮》剧照

实验第二天

琼斯一进教师,发现所有同学都坐得笔挺、保持肃静,他们一直处于这种状态来迎接他,尽管没有人要求。同学对于琼斯的课程感到期待、兴奋,专注听讲到最后。

下课前,琼斯做了一个动作-手臂向前伸,手掌先朝上再朝下,画出一个曲线,如同波浪。琼斯将手势定为与同学之间的问候,在任何地方见面时,只要做出这个手势,就能表明自己是这场高级运动的一份子。琼斯将这手势称之第三浪,没有人发现它与希特勒创立的第三帝国微妙地相似。

接下来几天,不管在餐厅里、图书馆、操场,使用第三浪打招呼的同学,越来越多,这个实验已经扩及了整个校园。

电影《浪潮》剧照

实验第三天

琼斯向班上每个人都发了一张卡片,其中只有三张卡片上打了叉做为记号,拿到这三张卡的同学,必须服从特殊指令-告发不遵守这场浪潮的人。虽然琼斯只有指委派三名学生,结果检举的人数竟达到二十多名,包括他们出卖拿浪潮开玩笑的朋友、对浪潮表示怀疑的父母......尼尔说,当时他曾对好友揶揄浪潮的行为,结果隔天琼斯在课堂上提到他的名字,他开始感到害怕。

实验第四天

课堂人数从30人增加至80人,学生逃掉原本的课,加入了浪潮的行列。当时琼斯再往前推进,想试试实验能达到什么境界,因此他宣布浪潮于明日中午12点过后,成为由全国性的青年运动,将会促进国内政治体制的改革。尼尔说:当时没有学生对琼斯感到一丝怀疑。

电影《浪潮》剧照

实验第五天

在学校的礼堂上,涌进了超过两百名学生,在天花板上挂满第三浪的布幔,端坐在座椅上,并在琼斯简短致词后,整齐划一做出第三浪的问候。最后琼斯打开电视,尽管只有雪花,习惯服从纪律的学生,依然等待着。

电影《浪潮》剧照

直到一名学生提出:不存在什么领袖,对不对?礼堂的肃静被这句话划破,学生像是突然苏醒般,言论轰炸开来。

电影《浪潮》剧照

琼斯说:没错,但我们差点变成优秀的纳粹。

电视开始拨放第三帝国的影片,纳粹的残暴让学生忆起这几天的自己,琼斯看到一张张错愕、不知所措的脸孔。第二天,没有一个人愿意提及这场实验,就像当时德国人民一样,不敢相信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竟然被操控,成为纳粹的帮凶,甚至是其中一员。

这些学生中,许多人曾参加过反暴力与种族歧视的黑豹社会运动,他们对自己就这样轻易放弃自由,感到讶异。

最后,琼斯在一次访谈中的话语,值得我们深思:人类总是感到孤独、缺乏温暖与集体的关心,这就是促成这场实验成功的原因。不管在任何时空中,人们都在寻找归属感。因此,即使把实验放到今天,也会得到一样的结果。

美国里历史老师-琼斯(Ron Jones)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

真诚欢迎各科普媒体、机构、专家和网友与我们联系合作! Email: [email protected]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2011-2021 Designed by 未解之谜网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