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为了扩增国家版图,不惜发动战争,而在冷兵器时代,弓箭无疑是最厉害的武器之一,甚至在许多战争题材的影视剧中,看见弓箭手一箭就能将敌人射下马。不过外界不解,为何士兵被箭射中后就倒地身亡?弓箭手真的各个功力深厚,能一箭毙命吗?事实上,古代士兵中箭后就算不死也不敢乱动!
古代弓箭水准没有现代精良,士兵在过度疲惫的情况下,能射上百米就很不错了,况且弓箭还需要拉弓、瞄准,要想一箭让敌军毙命,机会不高。因此,为了增加箭的杀伤力,古人会在箭头沾染剧毒或是秽物,让毒素和细菌顺着血液流通,深入体内。
《三国演义》就有关羽攻城时中了毒箭的记载,一旦毒素进入人体,就会顺着血液流通,当你运动越快,毒素发作的速度也会越快,基本上离死期也不远了。因此,士兵们中箭后,因为不确定是不是毒箭,为了延缓毒性发作的时间,尽可能让自己存活下来,只能乖乖倒在装死,原地等待救援。
即便不是毒箭,强行战斗之下只会更加撕裂伤口,例如春秋时代流行“三棱镞”,一旦被这类箭头射中,强行硬拔只会将肉连同箭矢撕扯而出。
除此之外,古代打仗时,弓箭手们会聚在一起,形成整齐的圆阵,直接朝着敌军方向射出密密麻麻的箭雨,一旦被一箭射中,就意味着箭雨就要来了,这时士兵只能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的躲在盾牌下遮掩,一旦冒出头就有被射中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