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未解之谜网 > 技术创新 > 借助爱因斯坦的相对,天文学家论首次发现38亿光年外行星

借助爱因斯坦的相对,天文学家论首次发现38亿光年外行星

行星位于38亿光年外的RX J1131-1231 星系。

爱因斯坦在一百年前提出描述时空可变的相对论。如今,科学家依靠他的理论,观测到极为遥远的很小宇宙天体,位于30亿光年外的行星。

虽然在我们人类的眼中地球非常大,但是她和太阳比起来,相当于米粒和房间的比例;宇宙太大,因此相比之下行星太小。仅在银河系中,虽然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无数颗,但是我们几乎不能观测到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及其周围的行星,更何况在银河系之外更遥远的空间的小小行星。

但是借助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科学家可以观测到极为遥远的行星的存在。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1916年提出广义相对论,论述宇宙时空是可变的。此后,科学界先后证实爱因斯坦理论预测的光线弯曲、红移等现象。

科学家使用钱德拉X射线太空望远镜(Chandra X-ray Observatory),凭借相对论所描述的时空效应,判断出38亿光年外RX J1131-1231 星系内的行星。

据物理学网站phys.org 2月2日报道,这是科学家首次在银河系之外观测到行星。

主持该研究的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的科学家说:“发现这些星体,我们非常激动。这是第一次发现银河系外的行星。”

钱德拉太空望远镜(Chandra)使用X射线观测深太空中的星体。

科学家表示,这些小行星是使用引力微透镜技术进行这种观测的最佳研究对象,所得到的X射线图像特征说明星体的质量大小。

“引力微透镜技术”即为空间可变效应,光线在可变的空间场中发生弯曲,具有类似普通光学透镜那样的作用,科学家因此可以判断,进入望远镜视野的光线来自于极为遥远空间的星体。

科学家还表示,由于距离过于遥远,所判断的行星是一群游走于星系边缘的行星,而不是围绕某个恒星旋转。而这些行星的大小大致在木星和月球之间。

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的研究者奎莱斯博士后(Eduardo Guerras)进一步解释,虽然观测图像不清晰,但是这种微透镜技术非常有效,能够判断出星体的存在位置、质量大小。

该研究发表于《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示意图:科学家使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了数以千计的太阳系外行星。

实际上,这不是科学家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行星。近十年来,科学家已经在太阳系外发现数以千计的行星,甚至有类似地球大小的星体,为寻找外太空生命搜集有用的线索。

另外,科学家此前利用时空可变效应,发现了一座历史超过130亿年的极其古老星系,仅比所知宇宙年龄小5亿年。

这座编号为SPT0615-JD的极古老星系的直径仅为2500光年。相比于直径10万光年的银河系,SPT0615-JD是小个头的天体。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

真诚欢迎各科普媒体、机构、专家和网友与我们联系合作! Email: [email protected]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2011-2021 Designed by 未解之谜网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