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不缺风流的男子,108将也不例外,排行15的双枪将董平就是如此,生性风流,同时自负的性格也让他以后的结局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董平的讨老婆的过程中也被传为一段佳话,和人物的性格相互进行吻合。
董平
风流的性格
梁山是草寇聚积之地,但是却并不乏骁勇俊俏的美男子。双枪将董平可谓其中之一,并且是“三教九流,无所不通;品竹调弦,无有不会”,颇有儒将风采。再加上使一手双枪,有万人不敌之勇,所以董平十分自负,称自己是“英雄双枪将,风流万户侯”。
董平的提亲
按说依董平这般条件,有武功,通文艺,又眉清目秀,并且年纪轻轻就做了东平府的都监,前途无量,得成为多少年轻女子的梦中情郎啊。也许只要他一点头,一俯身,甚至一眨眼,暗送一次秋波,就会有好诉不尽的奇闺秀艳来投怀送抱。可是董平偏偏没有这样去做,只是恋上了太守程万里的女儿。偏偏程万里又不许这门亲事。宋江打东平府的时候,董平又差人问亲,可是程万里却以公事搪塞:“我是文官,他是武官,相赘为婿,正当其理。只是如今贼寇临城,事在危急,若还便许,被人耻笑。待得退了贼兵,保护城池无事,那时议亲,亦未为晚。”董平听了,只道:“说得是”,但心中踌躇,又害怕他日后不许。
其实董平不是一次去提亲,而是“累累”去问,我们便有疑惑:程万里为什么不许这么亲事?难道他脑袋进水了不成?!
如果程太守答应了这门亲事,东平府太守、都监成为一家人,文武协调,相互统筹,相互抬举,加上彼此各有一套关系网,最终二人不怕不官运亨通。以董平的年龄、气质、才华,日后定当平步青云,扶摇直上,真想不通程万里心中做了怎样的盘算?
更何况,我们的古人一向是珍爱人才的。孔子有一位弟子叫南宫适,字子容,常常吟诵《诗经·大雅·抑》中的一章:“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孔子称赞他说:“国家有道的时候,不会被废置到一旁;国家无道的时候,也不会受到祸殃。”于是把侄女嫁给了他。
其实,就是真在无道的时候受了灾祸也无所谓,孔子的弟子公冶长坐过监狱,孔子却认为“非其罪也”,同样把女儿嫁给了他。董平的条件难道还不如那个犯人公冶长吗?作为太守的程万里难道真的不会对人才感冒?
我们细读程万里的话,发现他还是把轴心落在了“文”“武”两个字上。在重文轻武的赵宋皇朝,真的有一批文官瞧不起武将,比如清风寨刘高,就看不起同样为知寨的武官花荣,花荣处处受挤兑,终于杀了刘高,同清风山上的几筹好汉追随宋江,上了梁山。
腐儒向来以优雅人自居,不屑与鲁人莽夫为伍。而他们竟然也不知道,所谓“文武之道,一也”。治世靠文臣,乱世靠武将。而北宋末年,风云变幻,烽烟四起,儒生是派不上什么用场的,那个时代的历史正是董平这样豪杰的舞台。
可是程万里却如此小觑董平。英雄的被小觑恰恰又是那个时代的另一个特点。英雄被小人物欺凌、打压,并不止于花荣和董平,于古于今都是一样。在这种情况下,隐忍是一招,反抗又是一招,因为浮虚的世界,英雄没有共鸣。只有英雄之间惺惺相惜的梁山,才是他们灵魂的寄托之所。所以董平之归顺梁山,倒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最后的结局
上了梁山,就算落草为寇了。为口就不免沾些匪气。于是赚开城门,杀了太守,夺了小姐,两厢私奔而去。不知董平婚后的生活是否幸福,却感慨于他的痴情万分,无论怎样的急难,还忘不了自己的心上人,也可谓一大痴人。又哀于他征方腊时的战死,为张韬一挥为二,死于非命,也不免算成古今痴情男子的一种可鉴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