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度量衡,古小而今大,5斗米对照今日,其实根本不到15斤。
王莽时代,根据《隋书》记载,王莽的铜斛约当曹魏斛9斗7升多(晋南朝的斗斛,也是承继曹魏)。
依此推算,东晋末,陶渊明的一斗与今天的4斤米差不多。那么,陶渊明的5斗米,约今天16斤米。根据考证资料,东晋时期地方官奉禄约年薪400斛,换算起来,就是4000斗,那么陶渊明的5斗米,即便是日薪,换算起来,也不到4000斗的一半,简言之,就是少到不行。
其实,陶渊明所说的5斗米,并不代表薪俸,只是用这个数字在说明自己是个知识分子罢了。古时候的读书人,总爱以节俭做为高风亮节的美德,那是个风气。
何以见得?孟浩然言:欲徇五斗禄,其如七不堪。
所以,陶渊明所谓不为五斗米折腰,意思是:只要有五斗米就可以吃温饱了,满足了,因此回去过他喜爱的田园生活,不必去做官,逢迎拍马,降低格调。
这跟现代很多人不去做官、拼事业,只想过个满足的、小确幸的、陪伴家人的小日子态度差不多,谈起钱,太俗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