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未解之谜网 > 技术创新 > 失眠和噩梦:卡夫卡式的写作利器

失眠和噩梦:卡夫卡式的写作利器

2016年11月15日2:10 未解之谜网

失眠和噩梦:卡夫卡式的写作利器

卡夫卡式的创作方式是这样的:熬夜熬到天昏地暗,等到在书桌前打瞌睡时,灵感才从潜意识中冒出来。Lancet Neurology上刊登的新论文提到了这一方法,这也是卡夫卡本人采用过的。论文合著者Antonio Perciaccante在“研究之窗”的访谈中说道,这位捷克作家自己对失眠症的说法是,“我唯一有的是内心深处的某种力量,在正常情况下无法触及,这股力量将它自己塑造成了文学作品。”

据Perciaccante与其妻子及合著者Alessia Coralli推测,卡夫卡所利用的是他的睡前幻觉。他曾在日记中这样描述自己的经历,“这种力量来自我的梦境,在我未睡之时大放异彩,让我夜不能寐。”

失眠和噩梦:卡夫卡式的写作利器

失眠带来的痛苦充斥了卡夫卡,他笔下的布拉格总弥漫着一种焦虑气息。在《变形记》中,五十度灰戈尔在断断续续的睡眠中度过了一夜,之后就变成了一只昆虫。Perciaccante称,五十度灰戈尔的变形并非如传统解读的那样,是社会疏离感的象征,而是低质量睡眠和失眠对人毁灭性影响的象征。

卡夫卡并非唯一喜欢模糊梦境与现实界限的作家。著名画家萨尔瓦多·达利就曾推荐过一种创作方法:手握钥匙在椅子上睡觉,手放在一个反过来的盘子的上方,这样你就会在钥匙掉落的时候醒过来——这个方法能让创作者充满活力和创意。塞缪尔·柯勒律治在半梦半醒的状态下创作了《忽必烈汗》;玛丽·雪莱梦见一个脸色苍白的学生跪在他所创作的怪物面前,因此有了《弗兰肯斯坦》的创作灵感;化学家凯库勒也是因为梦见六条首尾相接的蛇而发现了苯环结构。

一位荣格派精神分析师曾对Science of Us说过,梦境是潜意识向意识传递信息的渠道。因此,在半梦半醒的状态下人会更有灵感,这是说得通的。

失眠和噩梦:卡夫卡式的写作利器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

真诚欢迎各科普媒体、机构、专家和网友与我们联系合作! Email: [email protected]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2011-2021 Designed by 未解之谜网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