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未解之谜网 > 技术创新 > 中国科学家基因改造出有自闭症的猴子

中国科学家基因改造出有自闭症的猴子

在周一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论文中,来自上海生物科学研究所的邱子龙(音译)和他的同事们解释了他们如何基因改造了12只猴子。他们使用在猴子身上的基因误差能够让人类儿童产生罕见的症状,包括智力迟钝和类似自闭症的行为。

邱告诉纽约时报,这些改造使得猴子们展现了跟“人类自闭症患者类似的行为,包括重复动作,焦虑增加,以及最重要的无法进行社交。他补充道,他们正在获取猴子大脑的图像,希望能找到造成这些行为的大脑回路缺陷。

根据《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这些被基因改造的灵长类会有原地转圈,和较少跟其他猴子进行互动的行为。除此之外,当科学家注视它们的眼睛时,它们会展示出较高的压力水平,一直在低吼和尖叫,其中两只猴子甚至跟人类小孩一样大吵大闹。

猴子确实是更好的实验对象…但是这个研究符合伦理吗?

正如《时报》和《科技评论》指出的,大多数研究自闭症的实验都是用老鼠作为对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成本低,可以快速繁殖。但是这些研究却无法帮助科学家们建立实验条件和人类的联系,因为老鼠的大脑和人类大脑构成不同,他们没有前额皮质。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精神疾病基因组学Beyster中心负责人Jonathan Sebat没有参与这项猴子实验,他告诉《时报》:“如果你要做关于社会认知和社交相关的实验,老鼠根本起不了作用。”除了大脑的复杂程度不同,老鼠的大脑也无法为这项研究提供有效数据,因为它们发育得太快了。

邱解释说,他们决定培养自闭症猴子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老鼠实验迟迟无法取得进展,因为猴子能够提供“一个独一无二的模型”来研究人类疾病。他说科学家们现在可以看到大脑网络是如何被自闭症打断的,也可以实验比如深层脑刺激这样新的治疗方案了。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说:“在任何实验中使用猴子,尤其是培育有精神病的猴子,都是会引发动物福利争议的敏感行为。即便如此,中国、日本和美国的一小部分实验室已经再不断扩大规模培育带有人类基因误差的猴子,以观察它们是否会产生精神问题,包括精神分裂症。”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

真诚欢迎各科普媒体、机构、专家和网友与我们联系合作! Email: [email protected]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2011-2021 Designed by 未解之谜网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