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枭雄曹操雄霸天下,他手握百万强军,挟天子以令诸侯,为曹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说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不过他在文学上也有不少博大精深的文章传世,其中他在《军谯令》发明了一句成语,不仅将死亡说得含蓄又文雅,还让不少原本忌讳说“死”的人常挂嘴边,传颂千年之久。
根据《搜狐网》报道,曹操曾以四字成语“百年之后”安抚人们面对死亡的恐慌,“百年”指的就是死亡,而这句成语源自于官渡之战。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曹操打败袁绍、刘备后,驻军故乡沛国谯县时,曾写了一篇《军谯令》,命令为阵亡将士立庙,抚卹其家属。
《军谯令》原文:吾起义兵,为天下除暴乱。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使吾凄怆伤怀。其举义兵已来,将士绝无后者,求其亲戚以后之。授土田,官给耕牛。置学师以教之。为存者立庙,使祀其先人。魂而有灵,吾百年之后何恨哉!
值得注意的是,最后一句“魂而有灵,吾百年之后何恨哉!”意即倘若灵魂有知,我死后也没什么悔恨的了。面对人人恐惧的死亡,曹操用词巧妙委婉,以“百年之后”代称,不仅没有“死”字难听粗暴,反而有一种延年益寿的感觉,久而久之便成为另一种文雅说法,即便经历了千年之久,依旧被人们挂在嘴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