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观故宫博物院时,经常能看到展示柜里有玉环、胭脂盒及玉簪等女性用品,可见古代女性对于美非常讲究,一名女作家孟晖对此进行研究,表示古代认为的美不只是看长相,衣着与配戴的饰品更是美的形象,古代女性甚至会利用香气、声音等吸引爱慕者,手段含蓄却很高招。
女作家孟晖受家庭影响,从小阅读很多古文诗词,因此对于文章中的人物及器物描写,都非常感兴趣,因此她从2000年开始研究古物,了解古代的首饰、工艺品、化妆品及生活风俗等,她先前在YouTube频道“一条YIT”分享古代女性对于美的讲究。
孟晖表示,古代中国文化创造出很多女性美的形象,随各个朝代的环境与生活品质而有所变化,但由于时空背景改变,现代人对于古物并不熟悉,也不懂博物馆展示柜中女性用品存在的意义,例如明朝小说家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里提到的箱子,光看文字根本不懂此物的模样,但它其实类似于明朝“剔红蟠松寿字文具匣”,主要摆放珠宝、香料和药材。
再者,由于当时有地位的女性非常注重化妆,因此古代文人还以此做文章,唐朝诗人温庭筠所着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描写古代女性起床梳妆的姿态,还有完妆后的模样,孟晖提到,“唯有知道当时的文化风俗,才能够了解诗词的意思”。
不仅如此,古代女性甚至还会画眉,戏曲作家孟称舜在《娇红记》写下,“[旦]这怨恨何时了。我把灯烬描着眉儿。[生见灯烬介]敢问这是灯煤耶,烛花也?”,而在清《闲敲棋子图》也可发现,古人会收集灯芯燃烧后的灰烬,磨成细灰,并用油调制作成眉粉,再放入小容器即可。
古代女性对于美并非光靠外表,甚至会利用玉配、香气、声音或鞋印制造美的形象,虽然手法含蓄,但却给人一种朦胧美的感觉,例如《西厢记》里,张生和崔莺莺初次见面时非常仓促,崔莺莺很快就离开,但张生却觉得对方还在自己身边,对于崔莺莺难以忘怀,文中就提到“兰麝香仍在,佩环声渐远”,可见味道对于人的诱惑力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