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未解之谜网 > 趣闻轶事 > 为何舅舅辈分这么大?他从日文找到解答,原来以前是这个意思

为何舅舅辈分这么大?他从日文找到解答,原来以前是这个意思

2017年2月23日21:48 未解之谜网

前几天知名论坛上有网友在讨论为什么舅舅辈分这么大 ,俗话说:天上天公,地下母舅公为何舅舅这么伟大?网友们纷纷提出见解,有认为早期来台的移民多半与平埔族女性通婚,平埔族母系社会重视舅权的习俗也延续了下来;也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传统社会妇女地位不高,出嫁后如有纷争,需要靠娘家的男丁(也就是舅舅)出面做主。

舅舅出面主持公道示意图

网友们从社会演变层面讨论过后,另一名网友Tiandai则另从日文中发现了舅这个字的秘密。原来日文意外保留了舅这个字最初的原意,请看他如何精彩解说为什么舅舅辈分这么大的原因,原来全都是一场误会?!

(本文由Tiandai 授权键盘大柠檬转载,以下为原文。)

文/Tiandai

个人日前学日文时看到了这部影片:何必日语之结婚时舅舅坐主桌其实是一场误会

他是从日文汉字的角度来解释,其实在台湾这是以讹传讹,已经误会很久了。以下是解释:

【1】唐朝的时候,日本被中国灌输了大量中华文化,包含当时的汉字。在那之后,日本一直处于稳定状态,也因为没发生什么大事,所以他们的汉字还停留在唐朝。

但是中国呢?中国一直在改朝换代。而最重要的,便是被两个外族侵略所建立的王朝:元朝和清朝。这两个朝代的混合之下,中文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要知道古代和现代的中文,各种字词意思一定会有偏差。

例如:唐朝时,没有你这个字,当时称为汝;也没有跑,当时称为走; (当时走路叫做行)也没有站,当时称为立。如果读日文汉字,会发现你、跑、站三字根本不存在,(证明了唐朝时真的没有这三个字)

那这三个字是谁带来的呢?一定是蒙古人和满族人啊。

唐朝示意图(图/翻摄自《妖猫传》微博)

【2】国高中的国文课有读过唐诗的人都知道,唐诗讲求平仄。有些平仄、押韵用现在的国语看不出来,但是用台语念就可以了。(由此我们也可以得知,台语是最接近唐朝官话的语言)例如这首耳熟能详的唐诗金缕衣:

〈金缕衣〉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为什么用国语念,看似二四句没有押韵呢?因为我们现在的国语是以北京话为基础,而北京话是从满族人混合出来的。但是!如果用台语(河洛话)念一遍,就知道其实是有押韵的。也同理可以看另一首耳熟能详的唐诗:

〈新嫁娘〉王建

三日入厨下,
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
先遣小姑尝。

用白话文来解释,就是一名新婚的妇女要替婆婆下厨,但是她不清楚婆婆吃东西的口味如何,所以先送去给老公的妹妹尝尝看。

本诗第三句的姑是指婆婆,第四句的小姑是指丈夫的妈妈的女儿(这里也跟台语一样)这时候去查日文汉字会发现:以下引用《大辞林》第三版の解説

しゅうと【舅.姑】

1.[舅](しゅうと)
夫あるいは妻の父。 (老公或是老婆的爸爸)

2.[姑](しゅうとめ)
夫あるいは妻の母。しゅうとめ。(老公或是老婆的妈妈)

这表示什么呢?在唐朝,舅舅是指男方or女方的爸爸,姑姑是指男方or女方的妈妈,而日文古语直至今日,仍保留了唐朝的文义。但是中国早就被外族侵略,因此语言产生了变化,舅舅也才变成现在的妈妈的兄弟

所以,所谓台语舅舅要坐主桌,其实是请男女方的爸爸坐主桌。这就是从日文汉字来考证唐朝官话(河洛话)的由来。大概是这样,觉得很酷。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

真诚欢迎各科普媒体、机构、专家和网友与我们联系合作! Email: [email protected]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2011-2021 Designed by 未解之谜网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