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研究小组发现,在陨石撞击地球前的几百万年前,一些恐龙族群的死亡率比繁殖率还要高,暗示着这些恐龙在当时正在艰困地谋生。
来自英国雷丁大学(University of Reading)的研究人员说恐龙依然会灭绝,甚至不用Chicxulub撞击。使用统计分析和化石记载数据,研究小组发现,超过一亿年前,在Chicxulub撞击前的数百万年,某些恐龙种类的相继死亡比繁殖还要快的多。这反驳了那些相信恐龙只是被陨石撞击所灭绝的人。
首席研究员Nanabu Sakamoto说:“尽管小行星撞击依然是恐龙最终消失的首要候选者,很清楚地,就演化而言,它们已经过了兴盛时期。”
然而不是每个人都同意,爱丁堡大学(University of Edinburgh)的古生物学家Stephen Brusatte说:“小行星撞击效应可能糟糕多一点,那是因为你让那些可能过了兴盛时期的恐龙,就演进而言,不再像以前那么强壮。但我在想,假如没有小行星,恐龙现今应该依旧在你周围。
这项研究发表于最近发行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认为恐龙在最终灭绝前的大约4千万年开始减少(也就是大约1亿年前)。而且无法以新的物种来取代灭绝物种,促成了它们容易受到K-T事件(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的影响。
不过不用担心,恐龙的同类依旧存在,以我们精致羽毛的朋友(鸟类)的形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