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长相怪异的配角,在现实世界中的名字叫后弓兽,是更新世时期,南美洲一类独有的有蹄类动物,属滑距骨目后弓兽科。成年后弓兽体长和身高都可达3米,长有类似马或骆驼那样细长的腿。由于没有足够给力的防御武器,后弓兽通常大群活动,在潘帕斯大草原上游荡,并且有专门的成员进行“放哨”,时刻准备躲避掠食动物的攻击。
对于后弓兽的鼻孔为何会长到头顶,科学界还没有找到答案,有人曾猜测后弓兽的祖先是水栖动物,但化石证据却显示,那些生存年代较晚的后弓兽,鼻子反倒比它们的祖先更靠近头顶。虽然鼻子的样子很特别,但让后弓兽得名的却是它们的脖子,其拉丁名字的释义为“伸长的颈部”。第一批后弓兽化石是达尔文在南美洲探险时,于1834年左右被发现,他把这些化石打包交给了同胞理查德·欧文。欧文经过仔细研究后,确认这些化石的主人不是任何一种已知的奇蹄目或偶蹄目动物,它们属于较为古老的南方有蹄类动物的一个分支。
后弓兽
既然在分类上属于较为古老的南方有蹄类,后弓兽自然也有一些比较原始的特征,例如它们虽然是素食动物,但牙齿却不像大部分有蹄目动物那样特化,而是保留了包括犬齿、臼齿在内的44颗牙齿,不过已经有了较高的齿冠。通过研究后弓兽的牙齿构造,古生物学家认为它们应该主要以容易咀嚼的乔木和灌木植物为食,但在旱季食物稀少时,也会啃食一些粗糙的草来充饥。
此外,后弓兽的脊椎很直,大腿也明显长于小腿,这使得它们在奔跑时躯干僵硬,速度也不像现代马跑得那样快。因此,后弓兽主要靠奔跑时的突然转向来甩掉掠食者。研究发现,后弓兽的脚能承受很大的重力,这使得它们可以在快速奔跑时强行转弯,而不会出现滑到或骨折的情况。
巴拿马地峡消失以后,马、骆驼、鹿等“先进”的有蹄目动物进入南美洲,后弓兽在和它们的生存竞争中,顽强的存活了200万年,可最终还是在更新世遗憾的灭绝了。和它们的鼻子一样,后弓兽灭绝的具体原因至今还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