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未解之谜网 > 技术创新 > 切尔诺贝利核灾35年后,重估核辐射对基因影响

切尔诺贝利核灾35年后,重估核辐射对基因影响

4月22日发表于《科学》(Science)期刊的研究称,受到切尔诺贝利(Chernobyl)核电事故影响的员工或当地居民,他们自身的基因变异并没有传递给下一代。

DNA示意图。

1986年发生在乌克兰切尔诺贝利的核泄漏事故是至今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当时造成31人丧生,但是放射性尘埃扩散到欧洲很大范围地区。三十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关注这个事件后续的影响。

最近,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进行了一项研究,了解曾经受到这个事故辐射影响的人群中,其下一代携带基因变异的程度。

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105对父母生育的130名儿童的基因。这些父母中至少一方当年直接受到过这起事故核辐射的影响。他们有的是被派到事故现场的一线工作人员,有的是从事故现场撤离的居民。

这些儿童出生于1987年~2002年之间,都是在这起事故之后出生的下一代。研究显示,与其它群组相比,他们身上并没有更多的变异基因。

研究人员表示,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变异的基因,这份研究是想查看这些年轻人身上变异的基因是不是比同辈的其他人更多。结果显示,不论父母遭遇辐射量的多和少,其子女身上都未发现任何更多变异。

人体接触过量辐射的后果很复杂。比如遭受外部辐射后伤情可能还有些类似,可是如果是吞食了某种放射性同位素,这些物质可能会积累在某个器官内。比如放射性碘通常会聚集在甲状腺内;放射性锶类似钙,容易聚集在骨头里。不同的放射性元素、在不同的辐射水平,对人体DNA造成的损害各不相同。科学家对此所知还很有限。

切尔诺贝利事故造成的核辐射中,其中一种较严重的污染是碘的放射性同位素。这通常会引发甲状腺癌。接触过切尔诺贝利废墟的人群中的确有一些人后来患上了这种癌症。

这项研究认为,虽然这些辐射足以对接触过的人员造成严重的DNA伤害,甚至引发癌症,但是看起来这些伤害并不会传递给下一代,至少不是现在可以探测到的水平。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

真诚欢迎各科普媒体、机构、专家和网友与我们联系合作! Email: [email protected]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2011-2021 Designed by 未解之谜网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