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人才选拔机构,名为科举。
古代的人才选拔机构,名为科举。科举通过考试选拔出色的人才为官,其常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科举制从隋朝就开始实行了,一直到清朝光绪31年结束。在长达1300年的科举制度中,曾出现了一些离奇的事件。
一、“零录取”的考试
杜甫参加制举考试,未料竟没有录取。
公元746年,杜甫初到长安求官,但是“外朝”由李林甫管理。第2年,杜甫等当时杰出才子,参加选拔人才而设的“制举”考试。当时当朝宰相李林甫担任主考官,但他嫉贤妒能,尤其嫉恨因为文学才能,而得到封赏进官的士人,结果参加“制举”考试的人,没有一个被录取。
二、1岁小娃娃被录取
秦桧先后把持朝政19年之久。
秦桧由于在绍兴议和卖国有功,先后把持朝政19年之久,他自立门户,收揽奸佞,排除异己,陷害忠良,架空宋高宗赵构,独掌朝纲。不但如此,在绍兴24年(1154)的一次科举考试中,秦桧还为其年龄不到1岁(只有9个月)的孙子秦埙谋夺状元。
秦桧其侄子秦焞、秦焴、姻亲沈兴杰、朋党周夤等人,都得到了进士的头衔。
他利用手中权力,任命其亲信为考试官。这些考官对秦桧的意图心领神会。于是,他们就串通作弊,准备录取秦埙为状元。后经人揭发,状元没有当成,但也高中榜眼。更有甚者,在这次科举考试中,由于秦桧的营私舞弊,其侄子秦焞、秦焴、姻亲沈兴杰、朋党周夤等人,都得到了进士的头衔。
三、被全部推翻重考的会试
朱元璋为平息北方士子怒气,只好更改考试结果。
洪武30年(1397年)的会试原先进行得很顺利,但发榜当天却发生骚乱。黄榜一开,人群大哗。原来金榜上的所有高中举子都是南方人,连一个北方人都没有,这在科举考试中是非常罕见的。
北方士子聚集抗议考试结果。
朱元璋得知消息后,一边马上派人前去安抚闹事的北方举子,一边调查其原由。经过查实,本次考试并没有作弊,举子们的考试成绩都是属实的。但为了平息北方士子的愤怒情绪,朱元璋要求刘三吾从北方的举子中挑选几个来一并上榜。
没想到刘三吾这次真是倔过了头,他拒绝更改考试成绩。朱元璋听了大发雷霆,气得将刘三吾赶出京城,还把其他几位考官都撤了职,重新组织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