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地球上无所不在的讯号,既能跨越空间,又可标记时间,是生物最基本也最变化多端的隔空能力。音乐是人类操控这种能力,最为独特的艺术化表现,柯智豪先生在本讲次中为听众示范,合成器如何以一人乐团之姿,成为现代音乐家制造或印证各种声音的最佳利器。
人类有别于其他生物,最大的优势在哪里?柯智豪认为是人类操控符号的能力。举凡文字、数字、以至于音符,都是由符号构成的;而声音又是人类唯一能够透过自主意识,主动发射出去的讯号,因此代表人类运用声音能力的音符,以及合成器上显现的波型,都是人类与周遭世界产生互动的表征。
无论是一片虫鸣鸟叫声,抑或是工地施工的嘈杂机械声中,我们都可以聆听某个人跟我们说话的内容,这表示听觉一方面没有选择性(你可以选择不看黑板,却无法选择听不到老师无聊的讲课声),另一方面也是一种需要高度专注的活动(即使老师滔滔不绝,你还是可以睡你的)。也因为声音有这些特性,动物都是以发出声音的方式示警,因为用手指向危险之处,很多人可能没看到,但每个人一定听得到你凄厉的尖叫声。
每个人的声音,都有表征它的 sin 波;会造成每个人声音的音色不同,是因为泛音有所变化的缘故。合成器顾名思义,就是把不同的 sin 波合成在一起,形成新的声音,理论上只要有够多的 sin 波样本,什么声音都可以合成得出来。合成可以用减法,也就是把不同的 sin 波部分彼此抵销,以形成新的波型,每个人的嘴巴就是天生的减法合成器,也常用于乐器调音。在合成音乐的实务上,比较常用的是加法合成;透过将波型层层叠加起来,可以制造出几不可识的低频音,也可以生成人耳难以久耐的高频音。
以纯作曲的角度来说,作曲家当然希望乐器的频宽愈大愈好,这样在作曲上比较不需要考量乐器的频宽限制,想写什么音就写什么音。然而当曲子是由多重乐器组成时,就不需要所有乐器都挤在同一个频宽带里争着表现,从几把乐器组成的地下乐团,到上百人构成的大型交响乐团,作曲家都可以就各种乐器最擅长的音色频宽,撰写专属于它们的曲式;个别听之似乎都不成调,但是经过泛音的合成效果,就能呈现出变化万千的曼妙音乐。
这就是音乐作曲的基本原理,而合成器的存在,让柯智豪这样的跨界音乐家,能够以一人乐团的形式,自由创作出任何他想得到的音乐,而不用受限于单一乐器的物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