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虚此行徜徉郁金香花海
西元1593年,郁金香球根自鄂图曼土耳其帝国引进到荷兰后,缤纷艳丽的色彩随即掀起了一波爱好者的狂热,吸引许多人开始栽培郁金香。
演变到今日,光是荷兰境内便约有一半的农地是种植郁金香的花田,所以郁金香也成为荷兰最具代表性的花卉。
每年3月底~5月中的花季期间,参观郁金香花田是来到荷兰不能错过的重头戏。
2.欣赏传统风车
滨临大西洋的荷兰,由于早期境内缺乏水力及动力等天然资源,于是居民便利用临近海岸所拥有的强风优势,藉风力推动风车运转,进而从事各项生产活动。
如今,风车成为荷兰的特殊景观之一,也是数百年来荷兰人适应恶劣环境的产物。风车兼具传统特色和优美的外型,因此荷兰素有“风车之国”的美称。
(照片出自《阿姆斯特丹》)
3.骑脚踏车旅行城市
根据统计,阿姆斯特丹市区至少有100万台脚踏车(数量超过汽车的3倍),将近6成的民众每天出门以脚踏车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因此这里是全世界上单车密度最高的城市。
在政府多年来的大力推广下,骑脚踏车俨然成为民众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来到阿姆斯特丹的游客,当然要找机会踩单车,不论徜徉在曼妙的花田间还是穿梭在市区的大街小巷,都是感受脚踏车文化的最佳方式。
4.穿梭运河体验水上风情
穿梭运河体验水上风情阿姆斯特丹的运河,是数百年前政府都市规画的成果,包括运输、防御外敌和污水处理等多功能用途,市区里大小水道加起来总长度超过100公里。
穿梭在街道之间的运河和各种造型的桥梁,为阿姆斯特丹添增了一份浪漫的风情,因此这里素有“北方的威尼斯”之称。
5.夜宿船屋
数百年前,许多荷兰人以捕鱼来维持生计,渔民为了方便就直接住在船上,这是船屋最早的由来。后来,阿姆斯特丹市区的房屋供不应求,造成房价(租)上涨,一些不想负担昂贵住宿的民众,便搬到船上居住,形成停泊在运河两旁的船屋。
政府也针对这些船屋发放门牌号码,提供水电等生活必需设备,所以住在船上跟一般公寓并无差异。但是随着船屋的日益发展,却间接造成运河的拥塞,于是目前规定不能再兴建新的船屋。想要体验船屋生活的人,就只能上网找改装成旅馆或民宿的船屋了。
阿姆斯特丹的住宿普遍都不便宜,有些船屋的价位甚至比饭店贵,但是很多提供给游客居住的船屋会整修过,整体的环境还算不错。如果不想住船屋的人,不妨安排前往参观船屋博物馆,就能了解船屋内的状况。
(照片出自《阿姆斯特丹》)
6.买木屐鞋纪念品
在早期农业时代,地势低洼的荷兰非常容易积水。在橡胶鞋尚未普及化之前,农民在泥泞的田地里工作,就属厚实的木制鞋子最耐穿又能兼具防水功能,所以木屐鞋广泛地被劳工们使用,而成为荷兰的传统特色之一。
荷兰各地都可以看见卖木屐鞋的纪念品商店,包括阿姆斯特丹市区、桑斯安斯(Zaanes Schans)、沃伦丹(Volendam)等等,甚至中央火车站对面的旅游中心内就能买到,通常阿姆斯特丹市区里卖得比较便宜。
(照片出自《阿姆斯特丹》)
【必尝传统国民美食】
由于阿姆斯特丹是很多外来人口聚集的城市,因此饮食的选择性也相当多元化。不管是路边的小吃摊还是装饰华丽的百年老字号餐厅,都提供了各式各样的佳肴。以下几项传统食物,是来到阿姆斯特丹的游客一定要品尝的美食。
●腌鲱鱼(Haring)
来到阿姆斯特丹,当然不能错过腌鲱鱼(Haring)这道荷兰传统美食。
银白色的鲱鱼主要产于大西洋和太平洋北部的海域,早在数百年前,渔夫们在海上捕获到鲱鱼后,便会直接拿到阿姆斯特丹的市区贩售。
鲱鱼除去内脏再以盐巴腌制过后,吃起来的口感有点像生鱼片的感觉,虽然隐约会尝到些许的鱼腥味,但滑溜顺口的鱼肉搭配洋葱和酸黄瓜一起吃,仍堪称是路边就能享受到的平民佳肴啊!
(照片出自《阿姆斯特丹》)
道地荷兰人吃鲱鱼的方式,是用手从鱼尾的部分把整条鱼拿起来,然后放进嘴巴咬一口来吃。也许如此豪迈的吃法吓坏了不少旅客,不过别担心,卖给观光客的店家会把鱼肉切成数小块,并贴心地附上牙签。
腌鲱鱼不但是荷兰路边摊常见的小吃,而且含有丰富的Omega-3脂肪酸,对于人体的健康很有助益。售价一盘约为3€。
(照片出自《阿姆斯特丹》)
●薯条(Vlaamse Frites)
薯条出现在欧美国家的料理中,似乎不是什么新鲜事吧?不过荷兰人却有奇特吃薯条的方式,那就是他们的酱料。
不管是餐厅还是卖炸薯条的小店,他们吃薯条所沾的酱料,当然不是像平常麦当劳所提供的蕃茄酱,荷兰人最普遍的吃法是在香酥的薯条上淋上美乃滋(Mayonaisse),此外咖里酱(Curry Sauce)、沙嗲酱(Saté Sauce)及大蒜酱(GarlicSauce)也是非常受欢迎的选择。
一份薯条的价位约2~3.5€,视分量大小而定,多加酱料需要加钱。
●起士(Kaas)
根据统计,荷兰每年生产超过6亿公斤的起士,虽然其中2/3出口到世界各国,不过平均每位荷兰人每年也会吃掉14.3公斤的分量,堪称起士大国。其中,最有名气的几款起士是豪达(Gouda)和艾登(Edam)。
除此之外,位于阿姆斯特丹北方的阿克玛(Alkmaar,P.168),在每年的4~9月间的周五早上,会依照传统举办起士市集,是当地非常热门的活动。
(照片出自《阿姆斯特丹》)
●枫糖饼(Stroopwafel)
荷兰最闻名也是最热门的甜点兼饼干,就是枫糖饼了。枫糖饼的原产地来自阿姆斯特丹南方的豪达(Gouda)小镇,约略在18世纪末的时候,某家糕饼店利用做面包剩下的材料,掺入焦糖浆再制作成饼干。结果这款饼干推出后,马上大受好评,附近的其他业者也纷纷仿傚,枫糖饼的热潮便旋风式地在豪达小镇展开,并蔓延到荷兰的其他城市。
枫糖饼的主要成分,包括面粉、奶油、牛奶、鸡蛋和焦糖等等。制造的过程,先把面团揉成球状,然后放在铁制的板模中压扁烘烤,让它形成非常薄的圆片状,接着再涂上热腾腾的糖浆,把两片饼干合起来,这样一块枫糖饼便完成了。
荷兰人吃枫糖饼的传统方式,习惯把饼干放在热茶或咖啡杯的杯口,藉由热气让它变得松软,更能品尝到香味四溢的焦糖味道。超市卖的一包约1.5~2€,送人用的罐装礼盒约5€起。
(照片出自《阿姆斯特丹》)
●海尼根博物馆 Heineken Experience
海尼根为全球最闻名的啤酒品牌之一,于西元1864年由杰拉德‧海尼根(Gerard AdriaanHeineken)在阿姆斯特丹所创立。
这栋庞然的红砖建筑物原本为酿酒厂,后来才重新整修改建成博物馆,里头展示了海尼根啤酒的历史演进和酿酒过程,包括红色星形商标的缘由和含意。对于海尼根的啤酒迷而言,这里是个必定要来朝圣的景点。
在进馆之前,工作人员会发给你一个手环,手环上有2 颗可以换取免费啤酒的绿色钮扣,至于另1颗白色的钮扣,则是用来在商店内兑换纪念品。博物馆内不但提供游客畅饮啤酒,还能制作刻有自己名字的酒瓶。
如果觉得不过瘾的话,不妨前往吧台体验倒酒的乐趣,只要你有办法将啤酒和泡沫的界线控制在杯子上红星的位置,便有专业倒酒师的水准了,还可以获得一张合格的证书呢!
(照片出自《阿姆斯特丹》)
【犹太历史的印记】
○安妮之家 Anne Frank Huis
无论何时经过西教堂,总是能看见摩肩接踵的排队人潮,这些人不是在抢百货公司的周年庆商品,更不是某餐厅推出的美食宣传活动,原来所有人都是为了造访“安妮之家”(Anne FrankHuis)而来。到底她的家里有什么值得参观,让大家不畏风雨排队等这么久?
其实,她就是风靡全球畅销书《安妮的日记》(HetAchterhuis)的作者,一位居住在阿姆斯特丹的犹太少女――安妮.法兰克(Anne Frank)。
(照片出自《阿姆斯特丹》)
当年安妮和家人为了躲避纳粹警察的逮捕,而藏身在这栋房屋顶楼;楼下为她父亲公司的办公室,在活动书柜的后方,则是通往阁楼密室的通道,目前全部都规画成博物馆对外开放。
房屋内部依照当时的场景重现,通往阁楼的狭窄木制阶梯、吊着小灯泡的昏暗房间、挂着窗帘的玻璃窗,全都完整地保存下来,旅客们仿佛是搭乘时光隧道回到从前,体会安妮一家人躲藏时的忐忑心境,藉此让后人回顾这场历史的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