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未解之谜网 > 考古发现 > 这块4亿年前化石上出现宋诗!竟是黄庭坚真迹

这块4亿年前化石上出现宋诗!竟是黄庭坚真迹

2016年6月18日6:04 未解之谜网

这块4亿年前化石上出现宋诗!竟是黄庭坚真迹

这块4亿年前化石上出现宋诗!竟是黄庭坚真迹

北宋年间,大书法家黄庭坚发现了一块奇怪的石头,上面有一个很特别很罕见的印记,形似细长的竹笋。于是他挥笔在“石笋”上题诗:“南崖新妇石,霹雳压笋出,勺水润其根,为竹知何日。”

于是,这块深埋4.6亿年的“石笋”,因为留下了北宋大书法家黄庭坚的诗词,成了目前全世界可考证的、首块被人类收藏的化石标本,也是目前收集到的唯一一块化石和名家书法集于一身的艺术珍品,堪称无价之宝。

据了解,这块化石中的“石笋”,实际上是一种无脊椎动物——震旦角。震旦角石化石只产于中国,是中国典陶纪的重要化石之一,是四亿多年前生活在海洋中的凶猛食肉动物。

据了解,这块化石中的“石笋”,实际上是一种无脊椎动物——震旦角。

据了解,这块化石中的“石笋”,实际上是一种无脊椎动物——震旦角。

由于沧海桑田,大自然地质历程变迁,埋藏于坚硬的石灰岩中,所以取之不易,得之更难,从而使其更显珍贵。一般来说,震旦角的“身体”呈圆锥形或直锥形,一头尖一头宽。将它倒置有如一座宝塔,其石面有二三十节环状圈纹突起,亦犹似竹笋,故在古代民间称“竹笋石”、“宝塔石”。

而这块化石的罕见独特之处,就在于其上刻有的书法,经考证研究认为极有可能是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的早期作品,这说明早在900多年前黄庭坚就已经开始收藏化石了。

黄庭坚从民间得到这块保存完美的化石标本,在其侧刻下诗句,虽然经历了900多年的风雨历程,仍能保存至今。

黄庭坚从民间得到这块保存完美的化石标本,在其侧刻下诗句,虽然经历了900多年的风雨历程,仍能保存至今。

陈挺恩研究员说,经过多方研究和考证,该化石上的诗文有可能是由黄庭坚在1079年至1080年,被罢免国子监教授之后至其赴江西太和任知县期间,在其武宁朋友石家小住半年期间所得,黄庭坚触景生情,写下此诗。石头侧面刻上的诗文据考证就是黄大师的手笔。

据已有的可考资料,该刻有黄庭坚诗文的中华震旦角石化石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块被人类所收藏的化石标本,更难能可贵的是,北宋时期,黄庭坚从民间得到这块保存完美的化石标本,在其侧刻下诗句,虽然经历了900多年的风雨历程,仍能保存至今。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

真诚欢迎各科普媒体、机构、专家和网友与我们联系合作! Email: [email protected]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2011-2021 Designed by 未解之谜网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