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未解之谜网 > 历史故事 > 希特勒十大奇谈

希特勒无疑是世界史上最邪恶的人之一,但同时他也魅力十足。由于希特勒非常引人瞩目,我们之前已经发表过一篇关于“元首”的十大趣闻,结果证明,希特勒是个“有趣的疯子”,因此,我们又收集了10个关于这个疯狂大胡子的小故事。

10. 标志性的胡子

Ep8:

有些人,你很难想象他们没有胡子的样子,比如胡克·霍根(Hulk Hogan)、汤姆·塞立克(Tom Selleck)、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等,胡子已经成为他们的标志,你能想象他们没有胡子的样子吗?或许史上最具标志性(或最声名狼藉)的当属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的胡子。人们想到希特勒时,肯定会想到他的胡子,胡子已经成为他的标志,其他人蓄同样的胡须都成为了一种禁忌。

那希特勒的胡子背后有什么故事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希特勒的“滤汤器”到底长什么样。很多人把希特勒式胡须称为“牙刷胡”,这种胡须最早现于美国,不过继威廉二世(Kaiser Wilhelm II)著名的浓密大胡子之后,在德国非常流行。不过,Slate杂志的布莱恩·帕尔默(Brian Palmer)说希特勒的胡子严格来说并不像牙刷,“他的胡须更浓密、更细,最多只能说是‘牙刷胡的变体’”。

尽管牙刷胡非常流行,但是时尚专家们认为希特勒的“冒牌变体”十分令人反感,并将他的胡子形容为“苍蝇”或“鼻涕截流器”。希特勒的手下也曾试图说服他把胡子留长一点,但他置之不理,并声称“即使它现在不流行了,稍后也会因为我流行起来。”

希特勒在世界舞台上第一次以他的标志形象亮相是什么时候呢?有历史学家认为希特勒是1919年开始蓄牙刷胡的,那时候牙刷胡已经因查理·卓别林(Charlie Chaplin)扮演的“流浪汉”角色广为人知(但并没有证据表明希特勒的时尚感源自于卓别林)。然而,新发现的资料表明,希特勒是在一战期间受英国人影响开始蓄牙刷胡的。

希特勒也曾留过长而浓密的胡须,不过参战保卫祖国时被迫剃掉了。一战期间,协约国(the Allies)和同盟国(the Central Powers)用毒气攻击敌军,但希特勒因胡须而无法佩戴防毒面具,德军指挥官命令士兵给他修剪胡须,于是世上最令人讨厌的胡子就此诞生了。

9. 希特勒的信笺

9 HitlerStationaryPaper

众所周知,CIA算得上是个秘密机构,除了CIA员工及其家属,其他人连CIA的博物馆都进不去。这对我们来说简直是一大憾事,博物馆里文物颇多,从20世纪60年代的特工神碟到奥萨马·本·拉登(Osama bin Laden)的冲锋枪,令人惊叹。在冷战时期的所有物品中,有一张信笺令人印象深刻,上面有一个“白肩雕”、一个“卐”字符和阿道夫·希特勒的名字。

是的,CIA拥有一张希特勒的私人信件。事实上,甚至有人曾用这张纸写过一封信,不过全文都是英语。是谁这么大胆,敢用希特勒的信纸写私人信件呢?这个人是1966年至1973年任CIA局长的理查德·海尔姆斯(Richard Helms)。这封信是他在1945年写的,当时他在战略情报局(OSS)工作。第三帝国(the Third Reich,指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垮台之后,情报局潜入希特勒的指挥部,带走了一张纸和希特勒的一个盘子(现在也存放于CIA博物馆)。

海尔姆斯就用这张纸给他三岁的儿子丹尼斯写了一封感人的信件,日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胜利纪念日(1945年5月8日),内容如下:

短短三年前,你出生的时候,这张纸的主人还曾统治欧洲,如今他已经死去,所作所为受人鄙视,祖国也已成一片废墟。他渴望权力,但人格卑劣,惧闻真相,是世界上一股邪恶的力量,他的离世和战败,是人类的福音,但为此死去了成千上万人,摆脱恶势力总是要付出昂贵的代价的。

——爱你的爸爸

这封信很鼓舞人心,不过有个问题很有意思。信上的日期是二战欧战胜利纪念日,但1945年5月8日海尔姆斯并不在德国,而是在法国。难道是5月8日之后他夺取了这张纸,然后特意将日期写为5月8日,以此使这封信更为庄严、有意义?答案无从揭晓,在2011年,丹尼斯将这封信捐献给了CIA。令人惊讶的是,这张信笺出现在CIA的时间,是拉登被杀的第二天,使海尔姆斯的信更加发人深省。

8. 希特勒扮演者

8 hitler-for-hire-in-kosovo

以前我们听说过一些从事奇怪职业的人,但跟埃敏·吉诺奇(Emin Gjinovci)的工作相比,这些就黯然失色了。吉诺奇是一个演员,靠扮演希特勒为生。

吉诺奇的奇怪职业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他在科索沃解放军服役,与塞尔维亚人作战时,战友发现吉诺奇与著名的德国独裁者长相极为相似,于是他们开始称呼吉诺奇为“希特勒”。之后吉诺奇在一次战役中受伤,回到德国接受治疗。住院期间,他蓄了胡须,医院的职工纷纷评论他像极了阿道夫。

吉诺奇察觉到了商机,有人要求拍照时,他便开始收取费用,自此开始了希特勒扮演之路。他把发型梳成跟希特勒一样,不时修剪胡须,无论去哪里,都是一副希特勒式装扮。此外,他还随身携带一本《我的奋斗》(Mein Kampf,希特勒所著)、“卐”字徽章和项链。吉诺奇跟希特勒一样,也不抽烟。吉诺奇甚至还有纳粹的商业名片,经常在婚礼或葬礼上“表演”,尽管不知道谁会想要希特勒出现在他们的棺材旁边。

人们在街上碰到吉诺奇时,常常会玩笑式地向他行纳粹礼。可悲的是,吉诺奇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上也与希特勒观点一致。1999年《卫报》的一篇文章报道,吉诺奇并不赞成希特勒的大屠杀行为,但他并不介意将这样的手段用于宿敌塞尔维亚人身上。让我们祈祷“科索沃的希特勒转世”停留在娱乐界,不要涉足政界吧!

7. 他在南非一宗教中举足轻重

7 the-desteni-cult

伯纳德·普尔曼(Bernard Poolman)是个非同寻常的人。普尔曼曾是南非的一名巡警,后来又做过软件销售员(销售声称能治愈注意力不集中症的软件),痴迷于神秘学。普尔曼声称,世界上到处都是恶魔,需要去战胜它们,在为一个年轻人“驱邪”之后,普尔曼竭力发起了一场精神战争。这个“驱魔人”说,他曾一次与300个恶魔战斗,最终用宽恕的力量征服了他们。

正如我们所说,伯纳德·普尔曼是个非同寻常的人。

普尔曼最终将他的神学发展成羽翼丰满的教派,名为Desteni(译注,Desteni为南非的一个团体,自称能与神明阿努纳奇进行跨次元交流)。普尔曼作为教派的新牧师,向大家灌输自我宽恕的重要性,鼓励追随者在网上听他的自救课程,学费数目可观。学会自我宽恕、写作和自我修正等基本生活技能的毕业生,若能招募新学生,则能减免35%学费。Desteni基本上是一个庞氏骗局,只有那些骗子才会信仰名为安努的爬行动物,致力于寻找恶魔。

这跟希特勒有什么关系呢?事实上,直到普尔曼招到一个叫桑讷特斯皮思(Sunette Spies)的年轻人,Desteni才真正发展起来。据普尔曼宣称,斯皮思是一个“跨维度门户”,能引导许多有影响力的大人物。如果你想与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科特·柯本(Kurt Cobain)或是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对话,斯皮思能够为你代劳。更重要的是,普尔曼说她曾引导过希特勒。

你看,在Desteni神学中,有一个恶魔王国,而希特勒则是国王。确实是,至少,在普尔曼和基督(是的,你没看错,基督)打败恶魔之前是这样。打败恶魔军团后,普尔曼亲自与希特勒开展,最终战胜。怎么战胜的?你猜对了,教他自我宽恕的力量。

此次决定性的战斗后,希特勒出现在许多Desteni的视频文件中(该教派有自己的Youtube频道),在视频中,希特勒就各种奇怪的话题发表演讲。这一切都是拜“跨维度门户”桑讷特斯皮思所赐。尽管普尔曼已经在2013年去世,但Desteni教派仍在宣扬宽恕以及希特勒的精神。

6. 希特勒在泰国是位巨星

6 Thailand

除了新纳粹分子和网络山怪,人们大都认为希特勒完美诠释了“恶魔”一词。大部分人都觉得,仰慕希特勒简直不可理喻,不过,泰国人是个例外。尽管西方人认为希特勒是个执迷权力的精神病,但泰国人的看法不尽相同。由于泰国的学校并不讲授大屠杀相关内容,很多泰国青年都认为希特勒愚蠢鲁莽、制服光鲜亮丽、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大概就是由于这个原因,2011年,一群泰国高中生在年度夏运会上穿着纳粹党卫军制服,挥舞着纳粹旗帜,还拿着仿真枪,带头的女生还装扮希特勒的样子。2013年,事情越发离谱,有人开了一家炸鸡连锁店,取名为“希特勒”,牌子上还印着希特勒的肖像。

炸鸡店之后,一群艺术生在一张告示牌上画了几个超级英雄的肖像,包括钢铁侠、蝙蝠侠、绿巨人……还有希特勒。除此之外,还有T恤衫,印有希特勒肖像的T恤衫在泰国大为流行,有些T恤将希特勒描画成带有“卐”形标志的卡通熊猫、麦当劳叔叔或粉色电视胖胖,极受欢迎。

这可能真的是泰国教育的缺口。(无独有偶,包括前终极格斗锦标赛冠军乔治·圣·皮埃尔等名流在内的很多西方人都不明白,日本的太阳旗会触怒很多亚洲人。)然而,2014年泰国总理巴育·占奥差(Prayuth Chan-ocha)推出的宣传片让人更加困扰。为宣传泰国核心价值观,影片中有这样一幕,作为主角的青年学生因画了一幅希特勒肖像而获得表扬。毫无疑问,泰国官员知晓大屠杀的真相,也正因为如此,情况才更加混乱。

诚然,并不只有泰国对希特勒持有如此怪异的态度,中国台湾、香港和日本、印度都曾如此。今年早些时候,印度冰淇淋商贩销售“希特勒冰淇淋”,引起国际关注。更糟的是,《我的奋斗》在印度是畅销书。

据《每日野兽》(The Daily Beast)报道,印度学校跟泰国学校一样,也未教授大屠杀的史实。印度跟英国关系紧张,令情况更加复杂。二战期间,纳粹党与英国对抗,当时许多印度领导人实际上是支持希特勒的。这些情绪可能代代相传到现在,但如果你看到这篇文章,千万不要陷入希特勒的任何圈套。是时候重新审视印有希特勒的T恤衫了。

5. 不为人知的希特勒

5 Ehrenpreis4

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在德国并不受欢迎。毕竟他排斥闪族人(据说犹太人、阿拉伯人都是闪族后裔),还曾试图推翻政权,兼之他的纳粹冲锋队有鞭挞政敌的恶习。1932年,希特勒竞选失利,幕后智囊团认为该重塑希特勒形象,而且,希特勒的竞争对手保罗·冯·兴登堡(Paul von Hindenburg,战争英雄)并不是压倒性获胜,下次选举在即,更坚定了智囊团的想法。

智囊团想把希特勒塑造成值得尊敬的人——实非易事。希特勒公关团队的海因里希·霍夫曼(Heinrich Hoffman)有个完美计划。他是希特勒的官方摄影师,1932年,他出版了一本名为《不为人知的希特勒》(The Hitler Nobody Knows)的影像集,一时成为史上最畅销的休闲读物。从希特勒幼儿时期到希特勒童年故乡,从一战士兵到政坛人物,书中插图遍布。

然而,大部分照片意在展示希特勒的普通日常生活。霍夫曼记录了希特勒辗转政治集会、接见德国群众、为德国母亲殚精竭虑的画面。有很多照片上,都是疲倦地希特勒寻会缝休息,或者劳累一天后,简单地吃个便饭。有些照片上,希特勒被可爱的孩子簇拥着在喂幼鹿,或和他可爱的宠物狗玩闹。而图片注释文字会刻意为希特勒的“优点和善良”着墨,大书希特勒“烟酒不沾,还是素食主义者”。

图片中的希特勒,身着普通青年服饰,力图将他刻画成普通人形象。因为希特勒学业未竞,他每天在自己图书馆中孜孜矻矻的阅读成了书中浓墨重彩的部分——多达6,000多幅。但希特勒再次折戟第二轮大选(冯·兴登堡后来任命希特勒为总理),而书却大获成功,仅1942年就售出40万册;希特勒凭借此书,深受国内外群众爱戴。

在希特勒塑型过程中,美国杂志也起到推波助澜作用。《时尚》杂志(Vogue)和《纽约时报》对大元首希特勒都未吝惜溢美之词,为读者绘制希特勒故乡之旅线路,将他描述成友好乡绅。知名记者威廉·乔治·菲茨·杰拉尔德(William George Fitz-Gerald)为多家杂志多次撰稿,宣称希特勒“腼腆,与世无争”,为确保儿童合理饮食,他穿着“老旧的粗花呢大衣”看望当地民众。讽刺的是,有些文章就在纳粹入侵波兰前几天出版,还有些文章是在世人得知他对犹太人所犯滔天罪行后问世。

希特勒利用这次公关宣传愚弄了很多人,他的花招令群众拜倒于他和善领导的大旗之下。直到世界大战爆发,世人才知他的庐山真面目,但过程艰难。

4. 恶魔希特勒

4 The Devil Hitler

二战期间,好莱坞大量制作宣传。电影或直白如弗兰克·卡普拉(Frank Capra)的《我们为何而战》(Why We Fight)系类,或真枪实弹如海蜂突击队(The Fighting Seabees)。当然也有怪诞卡通作品,如华纳兄弟出品的《俄罗斯狂想曲》(Russian Rhapsody)。里面是戴着约瑟夫·斯大林面具的小妖精(译注:gremlins,传闻二次大战中常和飞机捣蛋的小妖精)恫吓希特勒。而史上最怪异的银屏宣传要数哈尔·罗奇(Hal Roach)的疯狂喜剧《恶魔希特勒》(The Devil with Hitler)。

《恶魔希特勒》1942年问世,片长42分钟,片头是地狱会议。掌管地下世界的是一群对统领撒旦处事方式不满的人。由于恶魔未尽作恶之能事,那时的人们并不太邪恶。这群人想让更邪恶的人——阿道夫·希特勒——换掉现在的统领撒旦。

撒旦知道他面临下位的处境后,和这群人定了“魔鬼协议”:如果他能说服希特勒做一件好事,他们就不能让希特勒上位,要继续拥护撒旦。接下来的影片讲述的就是撒旦诱导希特勒做好事的故事。不管魔鬼怎么努力,希特勒都油盐不进,烈性难改,这反逼撒旦创意频出。

魔鬼满心失望,决定化身为希特勒放走几个犯人。但希特勒得知此事后,剧情反转,他下令处死那些被释放的犯人。撒旦把希特勒囚禁于军工厂,并扬言如果他不赦免那些犯人就把军工厂炸掉。希特勒做了件“好事”,同意释放犯人,但军工厂还是被炸了,撒旦和希特勒也就此魂归地狱。

他俩到了撒旦地府后,掌管地下界的那群人不得不佩服撒旦的计谋,仍拥护他当统领。撒旦自骄自傲,命自己爪牙把叉子交给希特勒,让希特勒“待命”,嗯,影片到这就结束了。

说点影片花絮,希特勒由博比·沃森(Bobby Watson)扮演,他曾在9部影片中扮演过希特勒。和《魔鬼希特勒》同时上映的除一部日军战争罪行纪录片外,还有一部号召市民捐赠废旧金属的公益宣传片。然而,这部撒旦剧反响并不好。《纽约时报》评论这部影片为“有辱观众品味,有损公共利益”,好莱坞几乎难寻此影片,该影片被电影界封存地下。

3. 希特勒的“看牙女”

3 Hitlers-Bunker

1945年4月,苏军进军柏林,二战即将结束。希特勒藏匿地下室,知道自己被捕是早晚的事,他不愿落入俄军手中,选择了和伴侣伊娃·布劳恩(Eva Braun)一起自杀。待希特勒自杀后,他的仆人先将他们的尸体点着,后将他们烧焦的尸体埋葬于地下室附近。这才有了艾琳娜·哲乌斯凯娅(Elena Rzhevskaya)和希特勒牙齿的故事。

25岁的哲乌斯凯娅是苏联红军的翻译官,精于审讯德国犯人,但苏军进入柏林后,她有了新任务:和另两名俄国人搜寻德国总理的信息。因为有位细心士兵,他们几天后就找到了希特勒的尸体。尽管他们很确信找到的就是希特勒的尸体,但仍需要一些确凿的证据,如验证希特勒的牙齿。

尽管希特勒的尸体被焚化过,他的下颌却未受损害,哲乌斯凯娅用希特勒洁白的牙齿证实了他的身份。为保证希特勒牙齿完好无损,俄方摘下他的牙齿,保存在一个红色珠宝盒里,交给哲乌斯凯娅保存。哲乌斯凯娅带着红宝盒,走访众多医院、诊所,期望找到希特勒的牙医。

最后,她找到了希特勒的牙医住所,但牙医已逃走。还好,牙医的助理熟知希特勒的口腔,清晰地描述了希特勒的牙齿。不但助理的描述和盒子里的牙齿十分吻合,而且出示的X-光照片也和希特勒烧焦的下颌完全吻合。因此官方确认,希特勒已死无疑。

但约瑟夫·斯大林(Joseph Stalin)禁止公布希特勒死讯,他相信希特勒仍藏身某处。因为哲乌斯凯娅是苏军中唯一知道真相的人,她竭力想表达自己观点,但直到12年后——时值赫鲁晓夫当政——她才通过一家苏联杂志讲出自己所知的希特勒事件真相。最后,希特勒的尸体被碾成粉末,抛入河里,这种结局对一个凶残独裁者再合适不过。

2. 靠收藏希特勒遗物发家的富翁

2 Kettenkrad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喜好,但有时会由热情变成痴迷。英国百万富豪威特·科洛夫特(Kevin Wheatcroft)便痴迷于第三帝国(译注:1933至1945年间的德国纳粹政权),他的毕生梦,令他人胆寒——尽可能多的收集纳粹用品。

他有88辆二战坦克,而且大部分来自纳粹。他还购买了德国潜水艇和V-2型火箭,全世界他拥有的德国装甲摩托车(坦克和摩托车的合体,见上图)种类最多。他收藏的纳粹乐器数量最多,他还拥有大量德国党卫队军装和国防军武器。

凡是历史爱好者都会觉得科洛夫特的收藏很赞,但他环游世界时,购得一些非比寻常的藏品,包括一部来自布痕瓦尔德集中营(Buchenwald)的电话,赫尔曼·戈林(Herman Goring)的亲笔签名照和伊娃·布劳恩的留声机,约瑟夫·门格勒(Josef Mengele)的老爷钟。但这些藏品和他对希特勒的痴迷相比,根本不值一提。科洛夫特花费不菲买到了希特勒创作自传《我的奋斗》(Mein Kampf)时所在牢房的门。他还购买了希特勒1938年开往苏台德(Sudentenland,译注:现已划入捷克)的那辆奔驰车,对希特勒的痴迷驱使他去德国贝格霍夫(希特勒巴伐利亚山脉(译注:在欧洲德、奥间)的家)废墟探宝,在那,他收获了一些希特勒的酒柜。而且(前方高能),全世界,他拥有的希特勒头像章最多。

科洛夫特把自己的家变成了希特勒收藏品神社。如果你逛到他莱斯特郡(Leicestershire,译注:在英格兰中部)的住所,你会看到希特勒骑过的一些摩托车,穿过的服装,还有大量希特勒的画像。最离谱的是,科洛夫特睡觉时会睡在希特勒的床上。虽然科洛夫特痴迷于希特勒,但他既不支持纳粹,也不支持希特勒。那他痴迷第三帝国到底搞什么?他对《卫报》说:“我想保留遗物。我想让下一代人知道历史真相……这些藏品是连接过去的纽带,你能从中能感受到历史,感受到他们见证的对话。这是种奇妙的感觉。”

1. 希特勒的验食组

1 Salad

希特勒虽是杀人狂魔,却不喜肉食。也有人说他偶尔会享用香肠,他曾把吃肉形象比喻成啃尸。他还曾说,素食主义能重造亚利安社会(Aryan society),这也是他坚持只吃瓜果蔬菜的原因。

希特勒暮年时,担心食物投毒,变得恐惧多疑。他因猜疑英国会在他食物中投毒,决定成立最令人胆寒“验食组”,15名少女被征召入伍。

组内有个20岁左右的姑娘,叫玛格丽特·沃尔克(Margaret Woelk)。她恨希特勒入骨,还曾拒绝加入一个类似希特勒青年团(the Hitler Youth)的女子组织。但拒绝无效,她还是被送到“狼穴”(德语:Wolfsshanze,英语:Wolf’s Lair),基地位于现在的波兰。在那,玛格丽特的工作包括食堂进出物统计。但希特勒来厨房吃饭时,她和其余14名验食组成员要先试吃元首的食物。

每天工作很简单……但提心吊胆。小组成员被带到一间房间,内置一张桌子,桌子上布满水果蔬菜。玛格丽特后来回忆说:“食物很好吃,且都是最好的芦笋、甜椒,其他食物也应有尽有。常和米饭或面一起试吃。”当然,姑娘们并不能尽情享受大餐,因为他们都在担心会不会被毒死。食物试吃无毒后,纳粹党卫军会把食物打包,送到希特勒的餐室。

尽管陆军上校施陶芬贝格(Colonel Claus von Stauffenberg,电影《行动代号》中由阿汤哥饰演)想炸死希特勒时,玛格丽特也在场,但在狼穴的两年半里,她从未见过希特勒。暗杀失败后,验食组受严密监控,纳粹党卫军每晚都把他们锁在希特勒官邸附近的一所废旧学校里,不让姑娘们回家。

苏维埃军团快到柏林时,就在俄国军杀死其他验食组成员前,玛格丽特在德国一位陆军中尉的帮助下逃离基地。不幸的是,她最后又被苏军捉获,并遭侮辱。但她活了下来,摆脱了“试毒噩梦”,和丈夫(曾入征纳粹军)团圆。玛格丽特怕遭迫害或被起诉,一直将这段秘密保守到95岁。即便如此,谁又能责备她呢?假使有疯狂的独裁者命令你试吃或干其他事,你举起的不是刀叉,是生存。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

真诚欢迎各科普媒体、机构、专家和网友与我们联系合作! Email: [email protected]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2011-2021 Designed by 未解之谜网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