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不只会读书吟诗,甚至还会带兵打仗,例如南宋著名抗金将领虞允文,或是明朝重臣于谦等。在重文轻武的宋朝,也有如此厉害的文人,他少年时就怀有抗金归宋的壮志,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但却因为身份关系,归宋后一直未受器重,直到64岁时还被派遣担任镇江知府,训练一支精锐军队准备抗金。
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出生与其他文人不同,他生于宋朝沦陷区,理论上属于金国人,但从小受祖父辛赞影响,因此怀有“抗金复宋”的决心,1161年金国君主完颜亮入侵南宋,山东地区由耿京、开赵等人聚众起义,22岁的辛弃疾便在济南南部山区聚集2千多人,加入耿京的起义军。
辛弃疾劝说耿京归宋,并配合官兵作战,岂料辛弃疾的下属竟偷取耿京的大印,并且投降金国,导致辛弃疾因此被误会意图谋反,辛弃疾得知后,立下军令状捕捉偷印贼,3天后带着大印与人头回来,使耿京非常佩服,也因此开始器重辛弃疾,还派他代表义军至建康奏表归宋,没想到期间义军有人兵变,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
辛弃疾听闻勃然大怒,率领50骑兵直驱山东,闯入5万人军营中,捉拿叛徒张安国,之后押解张安国到建康城斩首,当时他仅23岁,惊人的战斗力也让皇帝佩服,根据《稼轩记》记载,“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指辛弃疾勇闯金营捉叛徒,回到南宋后声名大噪,懦弱的人看到他都为之振奋,就连南宋皇帝也是赞叹不已。
辛弃疾也因此步入仕途,担任提刑使和安抚使,还组织飞虎军,历任地方官期间,重视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但也因为他表现出色,成为同僚们的眼中钉,一生更是被弹劾7次,再加上他身份为“归正人”,由于在金国地盘长大,因此皇帝一直无法信任他,导致辛弃疾归宋后并未受到重用,而他也将悲愤写进诗词里。
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任江西安抚使,处理赈灾事务,受到宋孝宗嘉奖,但同年却被御史王蔺弹劾他贪污又残暴,辛弃疾因此被革职处分,最终决定退隐田园,直到嘉泰三年(1203年),南宋宰相“韩侂(ㄊㄨㄛ)胄”利用64岁辛弃疾的名望,派遣他担任镇江知府,并帮忙训练精锐军队准备抗金,但最终仍被南宋官员弹劾而去职,没多久就病重过世,享寿6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