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未解之谜网 > 技术创新 > 古代银票不过一张纸,为何没人想到去造假?

古代银票不过一张纸,为何没人想到去造假?

2020年12月13日0:09 未解之谜网

    金、银、铜是古人常用的货币,然而为了更方便的交易,开始出现纸币替代,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银票”。但这也让人不禁好奇,社会新闻不时都有假钞出现的案件,而古人的银票不过就是一张“纸”,为什么没人想到要造假?

    古人的货币平时携带不易,特别是碰到数额较大的买卖。因此商人之间开始出现将金额书写在纸上的银票,做为存取凭据,流行之后银票就渐渐变成货币性质的一种。从南宋的“银会子”开始,随着朝代的演变陆续发展出明朝的“大明宝钞”、清朝的大“户部银票”“大清宝钞”等等。

    明朝由于缺铜制造银票,使用桑皮纸印刷,称大明宝钞,然而由于银票只发行不回收,所以造成明朝银票流通过多。

    虽然银票只不过是一张纸,但是古代的印刷材料并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出来的,通常只有官府的人才有购买纸张的资格,而且数量都有一定的限制,即使能够买到,也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才能购买。再来是银票一开始的使用者并不是所有的百姓,只是方便商家交易,而且使用时都需要经过钱庄确认,很轻易就可以查出源头,无法轻易造假。

    而古代银票虽然没有高科技图案的设计防伪,但上面对相关机构的印章位置都有特别规定,此外,上方有有很多复杂图案的套印,一般人根本没办法随便临摹。并且为了防止有心人士造假,银票的发行周期特别短,通常2到3年就会换一版新的银票,一版的银票印好后也会立刻销毁模板,马上进行下一版银版的开发。

    古代没有验钞机,却有钞廷专门设立的“验票机构”,里面的专业人员通常一眼就可以看出银票的真假,在某种程度上有效抑制假钞的出现。最重要的是,古代伪造假币是非常严重的罪刑,通常每一张银票上都印有“造假必死”的字样,被抓到之后难逃死罪,元朝的假币制作者甚至可能会被诛九族,因此很少人愿意铤而走险。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

    真诚欢迎各科普媒体、机构、专家和网友与我们联系合作! Email: [email protected]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2011-2021 Designed by 未解之谜网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