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心理会影响生理”并非无稽之谈。如天生较敏感的人,一紧张就肚子痛;或有些年长者遭遇重大打击竟心脏病发。肠道慢性发炎者若有长期心理压力,发炎会更严重。最近美国宾州大学科学家发现,长期压力透过肠道神经系统加剧肠道发炎分子机转。研究 6 月底刊登于权威科学期刊《细胞》。
肠道为消化系统的一部分, 除了分泌消化酵素及吸收养分,也需要免疫细胞及神经细胞紧密合作,才能达最佳状态。人体70%免疫细胞都聚集在肠道,除了辨识食物有害物质并消灭,也必须认识益菌及食物无害物质,容忍(immune tolerance)这些外来物质不产生无谓的免疫反应。肠道还有人体第二大脑之称,有数量仅次大脑的神经细胞,可调节肠道蠕动及分泌免疫调节物质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
宾州大学科学家以小鼠研究发现,长期压力下“压力荷尔蒙”上升会干扰肠道神经细胞刺激肠道蠕动,导致消化不良、胀气等。肠道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glial cell)也有调节免疫反应的功能。压力荷尔蒙会刺激肠道胶质细胞,使其分泌更多促进发炎反应的细胞激素CSF1,导致肠道发炎、肚子痛、拉肚子更严重。
团队还分析英国人体生物资料库(UK Biobank)50多万人资料,显示有长期心理压力者罹患“发炎性肠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风险增加约40%,且压力会使发炎指数升高、排便不顺畅,甚至寿命都比较短。
总结这次研究, 科学家再次证明压力与肠道慢性发炎疾病息息相关,也发现肠道神经系统是媒介心理压力导致肠道发炎的重要关键,肠道胶质细胞角色更是崭新发现。基于这些发现,作者强调治疗发炎性肠道疾病时,缓和病患心理压力这点也需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