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未解之谜网 > 历史故事 > 巴黎最血腥的一夜 3万人丧命血染塞纳河

巴黎最血腥的一夜 3万人丧命血染塞纳河

2016年9月6日3:06 未解之谜网

由雨格诺派画家François Dubois所绘“圣巴托罗缪之夜”。

由雨格诺派画家François Dubois所绘“圣巴托罗缪之夜”。

1572年,欧洲发生一件惊天的恐怖大事,浪漫的巴黎突然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屠杀持续了数周,扩散至乡间和其他城镇。现在估计死伤者数目的范围十分宽泛,大约从5,000人至30,000人之间。而这场屠杀是自己人沙自己人,原因与加尔文教有关。

加尔文主义(Calvinism)是16世纪法国宗教改革家、神学家约翰·加尔文毕生的许多主张和实践的统称。加尔文认为人类本质上是有罪的,他反对天主教的繁文缛节,主张简化宗教仪式,鼓励教徒反对那些“不敬神”的政府,允许经营致富,以民主与共和的原则来建立教会组织。加尔文的观念迎合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因而得到广泛传播。

约翰·加尔文于16世纪发扬加尔文主义。

约翰·加尔文于16世纪发扬加尔文主义。

加尔文教在法国的信仰者,被称为“胡格诺”(Huguenot),因此加尔文派也被称为“胡格诺派”,被认定为“法国新教”。专制的法国国王亨利二世认为新教徒颠覆政府,1547年于巴黎高等法院中设设立“火焰法庭”,来审判新教异端。但新教徒的人数却有增无减。

法国国内的矛盾越来越大。1560年,年仅10岁的查理九世成为法国国王,但却玩完全受自己野心勃勃的母亲凯萨琳·德·美第奇控制,实际掌握大权的则是国王的表伯父、战功赫赫的吉斯公爵法兰索瓦·德·洛林。吉斯公爵的家族代表着天主教集团贵族的利益,而被迫害的胡格诺派则与他们水火不容。

大屠杀使得巴黎大街上到处都是破尸断骨,塞纳河也飘满了死尸。

大屠杀使得巴黎大街上到处都是破尸断骨,塞纳河也飘满了死尸。

两大势力越斗越激烈,到1562年终于变成了公开的内战。内战打到1570年的时候,双方暂时休战,但此时却发生一次惊天大屠杀,导致内战再起,这场人为的灾难就是“圣巴托罗缪之夜”,也称“圣巴托罗缪大屠杀”。

表面上为了减轻新教徒和天主教徒的敌意,王太后凯萨琳·德·美第奇安排胡格诺派的领袖亨利·德·纳瓦尔和她的女儿玛格丽特结婚,其实却计划展开屠杀。1572年8月24日凌晨,胡格诺派的重量级人物聚集在婚礼,巴黎钟声刚响,却展开对胡格诺派教徒的血洗,几万天主教徒和士兵、警察合伙动手,根据事先画好的标记闯进胡格诺派教徒的家里,尽情屠杀,整个巴黎陷入滔滔血海,老人、妇女和孩子都无法幸免。

凯萨琳·德·美第奇在婚礼中展开屠杀计划。

凯萨琳·德·美第奇在婚礼中展开屠杀计划。

一夜之间,两千多教徒变成冤魂,巴黎大街上到处都是破尸断骨,塞纳河也飘满了死尸,乃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人敢吃河的鱼。巴黎还在主要街道设置了岗哨,过往行人全部盘查,一旦发现是胡格诺派教徒,立刻逮捕处决。

这是巴黎历史上最恐怖、最血腥、最黑暗的一夜。由于这一天是正好法国传统的圣巴托洛缪节,所以这一事件被称为“圣巴托洛缪惨案”,或“圣巴托洛缪之夜大屠杀”,随后屠杀在巴黎蔓延开来,法国外省的许多大城市,都发生了类似的血腥屠戮,胡格诺教徒被杀得尸横遍野,死伤者数目的范围十分宽泛,大约从5,000人至30,000人之间。

伏尔泰启蒙运动公认的领袖和导师。

伏尔泰启蒙运动公认的领袖和导师。

此次惨案是巴黎的悲剧,也是整个法兰西的悲剧,对法国人影响深远,那恐怖的记忆很长时间都难以抹去。法国作家大仲马的历史小说《玛戈王后》中,就是以这次惨案作为历史背景的。法国启蒙时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伏尔泰则写下《1772 年8 月24 日之诗》控诉这场灾难,每到8月24日这一天,他都会浑身难受。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

真诚欢迎各科普媒体、机构、专家和网友与我们联系合作! Email: [email protected]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2011-2021 Designed by 未解之谜网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