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密家从小养狗长大的,小时候觉得一定要打要骂它们才懂,可是长大后才知道,狗不需要打骂,但需要饲主的耐心,去观察它们的肢体语言和情绪。有时候,会忍不住把它们当人看、用人的情绪去解读。
其实狗狗很聪明,但我们经常对狗狗们有一些教养上的误解:
1.养狗就是要从幼犬开始教才教得动
其实,以领养例子来说,很多成犬因为已经经历社会化、甚至学会基础的指令,比起什么训练都没受过、根本一张白纸的幼犬来说,成犬是相对适合新手训练的。
2.狗狗看到人会缩成一团,表示它可能曾被虐待
它不一定被虐待,但肯定它在警戒或堤防。可能是因为幼犬时期没有正确社会化,可以试着用食物诱导、或侧身跪姿靠近,卸下它的紧张感。
3.狗狗不喜欢跟同类相处,好像觉得自己是人
当然也有可能跟社会化有关,但跟人一样,它们有些人来疯爱玩调皮、当然也会有些爱独处的孩子,或不喜欢跟陌生人相处,品种也会有些微的差异。
4.它不听话是在示威、闹彆扭
其实狗狗的思维没这么拐弯抹角,它们可能只是不知道你要表达什么(它们又听不懂人话!!)、或是它不想照你的指令做(诱因不够)。
5.乱咬东西代表它在抗议
咬东西虽不代表在抗议,但这是一种信号,幼犬可能在长牙、藉此纾缓牙龈的不适,也可能是在排解焦虑,或这已经成为它的一种习惯。如果是在焦虑,饲主需要找出原因,并准备适合的玩具,避免肠胃出问题。
6.当它们犯错后会装可怜、一脸内疚
狗狗不会知道自己做错什么,但它们知道自己做了什么、然后你正在不开心。狗狗不懂复杂的语言,但对于饲主的肢体动作和情绪会做出反应,例如蜷缩身体或畏缩。
7.狗狗不听话都是饲主的问题
经常有文章说没有笨狗、只有笨主人,虽然饲主的行为会影响,但狗狗对指令的接收、学习快慢,从品种、遗传到社会化都可能是变数,所以饲主最要紧的不是自责,而是找到对的教养方式。
像小密同事A,最近刚过继养了一只黑柴柴,两岁多,也正在教,可是因为A已经具备一些教养狗的知识,所以和新柴柴幸福快乐的日子也指日可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