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未解之谜网 > 技术创新 > 空间碎片监测与应用有了一支“国家队”

空间碎片监测与应用有了一支“国家队”

2015年6月10日6:08 未解之谜网

资料图:近地轨道上存在着数以亿计的空间碎片

中国国家航天局空间碎片监测与应用中心8日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挂牌成立,标志着中国空间碎片监测、预警、应对突发事件以及国际合作有了实体依托机构。

当天,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阴和俊,共同为中国国家航天局空间碎片监测与应用中心挂牌。

空间碎片是人类在航天活动中遗弃在太空的废弃物,也称空间垃圾。主要包括废弃的航天器和运载火箭箭体、固体火箭燃烧物、航天器在轨操作及碰撞解体产生的碎片等。

“组建中心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动军民深度融合的一项重要举措。”许达哲表示,空间碎片成为影响太空安全的重要因素,中心将充分发挥和利用中国已有的监测设施、人才优势及运行经验,统筹利用国内外各种观测数据,建立自主的空间碎片监测网。

“空间碎片的平均撞击速度为每秒10公里,厘米级以上空间碎片可导致航天器彻底损坏,毫米级或微米级空间碎片的撞击累积效应将导致航天器性能下降或功能失效。”国防科工局总工程师田玉龙说。

据统计,目前毫米级以上的空间碎片数以亿计,总质量达到几千吨。中国在轨航天器已达120余颗,平均每年发生与空间碎片100米以内的近距离危险交会达30余次。

阴和俊介绍,中科院曾于1957年在北京、南京、上海、乌鲁木齐等地建设人造卫星光学观测站和射电观测站,开创了中国空间碎片观测研究。该院目前在“大视场短焦距光学设计”“全视场动目标扫描与识别”“智能化跟踪搜索方法”等核心技术上均有突破,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重大航天工程任务提供了空间碎片监测预警服务。

新成立的中国国家航天局空间碎片监测与应用中心由国防科工局与中科院共同管理,业务受国防科工局委托和指导,依托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在空间碎片设备设施和人才队伍方面的技术优势开展相关工作。

许达哲指出,中心将紧密围绕太空安全和航天发展的重大战略要求,着力加强四大能力建设,即监测和预警能力、技术研究能力、保障卫星安全的服务能力和国际规则制定能力。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

真诚欢迎各科普媒体、机构、专家和网友与我们联系合作! Email: [email protected]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2011-2021 Designed by 未解之谜网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