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未解之谜网 > 历史故事 > 慈禧逃难到西安,做了三件劳民伤财的蠢事,大清真的彻底没救了

慈禧逃难到西安,做了三件劳民伤财的蠢事,大清真的彻底没救了

2016年12月11日0:35 未解之谜网

想必不少人都读过《明朝那些事儿》吧?倘若哪天某作家要出一本《清朝那些事儿》,有一个人实在无法做到闭口不谈——慈禧太后。她可是垂帘听政的慈禧、她也是斗胆向八国宣战的慈禧,当今那些跳广场舞的大妈就算有她的年纪,也没几个有她那种魄力。

慈禧吃饭

都说人到中年,不说变得温文尔雅,起码也会有几分慈祥姿色?慈禧这老太太可比年轻人还活泼。八国联军进入中华领土后掀起瓜分狂潮,而她在亲眼目睹了义和团那刀光剑影的挥舞后,更加坚定了必胜的决心,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立马下令后宫中从太监到宫女一边习练,一边包围洋人使馆。当八国联军是傻子吗?你动我,我肯定还手,不久八国联军就打进来了,老太太这才知道他们的厉害,事到如今,三十六计跑为上。

作为亡命之徒本应该速速逃走,慈禧老太太竟然还不忘记把光绪挚爱的珍妃推到井里,就她这心理素质也是无敌。终于所有事情打理完之后,她就带着光绪四处逃窜。这一路上,只要是他们所经之处,黄土铺路、清水洒街、沿途住户张灯结彩,已经到如此地步也不忘记贪——由太监先行探路,视察各地方官迎驾时的财物筹备得如何,这也就铸就了有人欢喜有人忧的情景,忧的是叹息国运不济、喜的是妄想借此良机飞黄腾达。就在这种宠爱中他们来到了西安。不光如此,这位老太太在逃难的过程中,还做了三件蠢事,直接能够看出大清已经要亡。

大臣给慈禧端茶

那日天空不作美,下起了雨,那满城百姓就硬生生地跪在雨中迎接太后和皇上;为了让慈禧老太太睡的踏实,陕西巡抚大兴土木,当即修整南院门的原陕甘总督府。慈禧老太真是得了便宜还卖乖,一味嫌弃那里房间太少,硬是要住北院门的陕西巡抚衙门。那次,只是修整行宫及迎驾这两件事,就花了白银29万两。这还不算,慈禧定居之后每日的吃喝拉撒毫不逊色皇宫里的花费:首先,御膳要设设荤局、素局、饭局、菜局、粥局、茶局、酪局、点心局等,每局司厨者多达十余人,每餐花费白银220两,在当时算相当于3000个老百姓一天的开销;这第二件事就是,老太太的皮肤也是她喝牛奶喝出来的,但西安那地方哪有奶牛?二话不说,急购奶黄牛六七头,专供慈禧日常饮用。这老太太还爱喝酸梅汤,还必须冰镇的,可没冰怎么办?又是要派人从二百里外的太白山运到西安城来。

这最后一件事就是当年正值庚子年间,是历史上罕见的旱、蝗大灾之年,全省800万百姓近三分之一都是饥民,哪里经得起慈禧这么奢侈浪费?那时参与过雨中跪迎的一名青年学生忧国忧民,气氛至极给陕西巡抚写信,希望劝其杀了慈禧并扶起光绪重行新政。有了带头人,数万饥民聚集起来到陕西巡抚衙门请愿。或许慈禧也顿生怜悯之心,慈禧随即下令广设粥场,赈济灾民。

卧龙寺

直到《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才有回銮的迹象。1901年10月6日,在西安呆了近一年后,慈禧走出西安城南门、绕道八仙宫烧了一回香,朝京城方向去了。老太太还算有知恩图报之心,在她回鸾前发了一道圣旨:“著赏给卧龙寺僧人内库银一千两著重修庙宇,添盖牌楼,建立碑碣,钦此。”虽然字面意思是夸卧龙寺在开设粥场赈济灾民的过程中表现优秀,其实还是在夸她自己下令施粥的皇恩浩大。而且看起来1000两似乎很多,但她为自己花钱歌功颂德哪算多?而且她离开西安时就驾了3000辆大车,里面载着白银70万两和大批贡品财物。而老太太未来得及带走的贡品,还被陕西地方官员收集起来,专为其在南院门建了座亮宝楼,里面悬挂着慈禧亲笔写的“静观自得”牌匾。

慈禧老太离开西安了,永远地走了,但她曾经创下的“丰功伟绩”,是不是为灾民打抱不平?天生就是要别人服侍她的命,自己也作怪,大清的灭亡也拜她所赐了。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

真诚欢迎各科普媒体、机构、专家和网友与我们联系合作! Email: [email protected]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2011-2021 Designed by 未解之谜网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