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未解之谜网 > 历史故事 > 可乐刚引进中国时,竟有个恶心名字

可乐刚引进中国时,竟有个恶心名字

2016年7月12日12:46 未解之谜网

1927年,上海和天津街头,出现一种怪异的饮料。

1927年,上海和天津街头,出现一种怪异的饮料。


现在的人们对可乐一点都不陌生,大街小巷的商店、超市都有得卖,一些年轻人,可能三天不喝就嘴馋得慌。可乐作为外来饮料,受到现代人的欢迎,但是它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并没有如此风光,这背后还有一段小趣事。1927年,上海和天津街头,出现一种怪异的饮料,黑乎乎甜腻腻气鼓鼓的,对于习惯了茶饮的中国人而言,它还难以被接受。

更糟糕的是,它还有一个非常奇怪、拗口的名字。

更糟糕的是,它还有一个非常奇怪、拗口的名字。


更糟糕的是,它还有一个非常奇怪、拗口的名字:“蝌蝌啃蜡”,蝌蚪?啃蜡?这两个关键字哪个能让人感觉到美味?在饮食的命名方面,中国人向来讲究,如果取了个“味同嚼蜡”的名字,自然不能刺激人们的味蕾。“蝌蝌啃蜡”即是现在大名鼎鼎的Coca-Cola,除此之外,当时的中文译名还有“可坷可垃”、“口渴口蜡”等。

因为打不开中国市场,Coca-Cola决定先“正名”再做生意。

因为打不开中国市场,Coca-Cola决定先“正名”再做生意。


因为这些让人几乎呕吐的名字,Coca-Cola在中国的受认可程度和销量,也就可想而知了。因为打不开中国市场,Coca-Cola公司决定改头换面,先“正名”再做生意,于是,它在全球刊登广告,征集一个能打动中国人的新译名。1935年,当时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教的中国教授蒋彝,看到报纸上的广告,决定试试。

当时在伦敦的中国教授蒋彝,看到广告决定试试。

当时在伦敦的中国教授蒋彝,看到广告决定试试。


某一天,蒋教授的两个孩子放学回家,想喝饮料,他以下雨天冷为由,阻止孩子喝。结果,贪嘴的孩子哭闹起来,保姆出来打圆场,说:“不要哭了,今天天气冷,每人喝一口吧。”随后拿出了一瓶饮料,两个孩子每人喝一口,就破涕为笑。

1930年代可乐在天津的生产线。

1930年代可乐在天津的生产线。


蒋教授看到这一幕,又结合Coca-Cola的发音,将押韵的音节换作汉语的“可”并分别与“口”、“乐”结合。 既是音译,又是意译,既可以吸引消费者的品尝欲望,又迎合了中国人求吉利、盼安乐的心理需求。自从有了这个新名,可口可乐知名度大增,从而使得民国时期,可乐遍及中国的都市。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

真诚欢迎各科普媒体、机构、专家和网友与我们联系合作! Email: [email protected]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2011-2021 Designed by 未解之谜网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