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古装剧喜欢演后宫争斗的过程,但真实历史上,清朝宫斗状况并不常见。清朝为了稳定后宫秩序,减少妃嫔争斗的状况,制定“逐级晋封”与“集体晋封”2项政策,妃嫔不可能有越级晋封的状况,而且皇帝若发现有妃嫔晋升太快,还会出面阻止。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毛立平提到,妃嫔位分越高,就能拥有较好的居住环境,屋内摆设豪华、服饰光鲜亮丽,就连到了冬天,能够使用的炭火也受位分影响,不过现代电视剧经常演妃嫔为了争夺皇帝的爱而争斗,但事实并非如此,对她们而言,提升自己的位置是在谋取更好的待遇,还有家族势力。
不过在清朝史料中,很难找到妃嫔宫斗纪录,并非她们贤淑礼让,而是清朝用制度消弭宫斗,主要使用“逐级晋封”与“集体晋封”两大政策,逐级晋封指的是妃嫔须依照规定的级别晋封,乾隆皇帝曾说“循序而进,并非以爱选色升”,表示皇帝不会因特别宠爱或妃嫔容貌而单独晋封,妃嫔也不会因年纪大或失宠而位分下降。
唯有遇到特殊情况,才会出现迅速晋封的状况,例如咸丰皇帝继位前,元配福晋萨克达氏去世,死后被追封为皇后,不过即位后,后宫无主,被封为贞嫔的慈安,仅花3个月时间,就晋封为贞贵妃,再过1个月成为皇后,成为清代历史上晋封最快的后妃,但这是因为当时皇帝刚即位,后宫又无主,才会出现的应急策略。
再来就是“集体晋封”,在清朝史料中,很少有妃嫔因皇帝宠爱而单独被晋封,晋升渠道主要是集体晋封,例如举行国家庆典、新帝登基、新册立皇后等,王室集体晋封妃嫔位分以示庆祝,也有些皇帝老后,认为自己时日不多,因此会给跟随自己多年,但位分依旧不高的妃嫔升上一级,也是希望慰劳她们。
而清朝史料中,乾隆集体晋升次数最多,但同一位妃嫔晋封频率不能太高,连续3次出现在晋封名单就会被排除,皇帝会控制妃嫔晋封频率,不过也有妃嫔因生下孩子而被独自晋封,但并非清朝后宫加封常态,只有皇帝子嗣数量少的情况下才可能发生,最经典的就是慈禧,咸丰皇帝一直没有儿子,直到慈禧生下唯一儿子后,她就从懿嫔晋封为懿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