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未解之谜网 > 历史故事 > 史上最惨状元,刚及第就被皇帝处死

史上最惨状元,刚及第就被皇帝处死

2016年7月4日16:53 未解之谜网

    “南北榜案”是明朝初年,科举考试中的一个重大事件。

    “南北榜案”是明朝初年,科举考试中的一个重大事件。


    中了状元本是件无比荣耀的事,但是历史上,却有个人因为高中榜首,而悲惨的死去。“南北榜案”是明朝初年,科举考试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又称为“刘三吾舞弊案”、“南北榜之争”,无论从当时涉案者的结局,还是后来的历史作用来看,这起历史事件,都有足够大的影响。

    “南北榜之争”这起历史事件,有非常大的影响。

    “南北榜之争”这起历史事件,有非常大的影响。


    西元1397年,明朝二月的会试,由翰林学士刘三吾、纪善、白信蹈主考。巧的是,放榜后录取的51个人,都是南方人,一个北方人也没有,更巧的是,三位主考官也都是南方人。殿试后以陈安为第一名、尹昌隆为第二名、刘仕谔为第三名。这次的榜单,因为录取的都是南方人,因而被称为“南榜”,也被称为春榜。

    因为录取的都是南方人,因而被称为“南榜”。

    因为录取的都是南方人,因而被称为“南榜”。


    这样的结果,和当时南方经济文化比北方发达,有一定的关联性。没过几天,会试落选的北方学子,就联名上疏,纷纷表示不服,状告考官刘三吾、白信蹈偏私南方人,贬斥北方士子。朱元璋于是命人复阅落第试卷,增录北方人入仕,但复阅后上呈的试卷,非但文理不佳,还有犯禁之语,于是就按照原榜维持不变。

    朱元璋于是命人复阅落第试卷,增录北方人入仕。

    朱元璋于是命人复阅落第试卷,增录北方人入仕。


    这时,有人便上告,说刘三吾、白信蹈暗嘱张信等人,故意把劣等卷子进呈给皇上,涉嫌欺君罔上,朱元璋因此大怒,结果刘三吾被发配西北,张信与白信蹈等二十余人遭凌迟处死,而状元陈安则被革除功名、处死,仅仅做了不足20天的状元,就死于非命,下场极为悲惨。

    落选的北方学子,就联名上疏,纷纷表示不服。

    落选的北方学子,就联名上疏,纷纷表示不服。


    直到六月,朱元璋亲自策问,取录任伯安等61名考生,廷试之后,以韩克忠为第一名、王恕为第二名、焦胜为第三名,因所录取的61人全是北方人,又称“北榜”,也称为夏榜。之前的会试,朱元璋是经过反复斟酌,才选定了78岁高龄的翰林学士刘三吾。刘三吾是当代大儒,曾担任广西提学,对明朝的教育也有颇多建树。

    陈安被革除功名、处死,仅仅做了不足20天的状元。

    陈安被革除功名、处死,仅仅做了不足20天的状元。


    而状元陈安,字安仲,福建闽县人,他能诗善文,与林鸿、陈仲完、唐泰、高棅、唐震、王恭、郑定、王偁、王褒并称“闽南十才子”。朱允炆登基后,刘三吾再度被征召还京,官复原职,直到建文二年才去世,相比之下,状元陈安的结局就很悲惨,中状元本是无比荣耀的事,最后却因为南北榜之争而丢了性命,下场凄惨。

    朱元璋亲自策问,因录取的全是北方人,又称“北榜”。

    朱元璋亲自策问,因录取的全是北方人,又称“北榜”。


    明仁宗洪熙元年,大学士杨士奇提出按照地区,录取进士的办法,最后设立分地区取进士的南北卷制度。在当时的明朝,因为不同地区,文化水准的发展存在差异,因此有江南地区,长期垄断录取名额的现象,这也导致了南北矛盾,而南北榜案,其实也正体现了朱元璋打击和限制江南的政策。此后,这个制度也沿用于整个明清两朝。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

    真诚欢迎各科普媒体、机构、专家和网友与我们联系合作! Email: [email protected]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2011-2021 Designed by 未解之谜网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