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是对女性的尊称?这词有何来历?
还记得天王吴宗宪唱过的《小姐这是我的名片》这首歌曲吗?当中提了无数次的“小姐”,听起来颇为尊敬,但事实上对女性用“小姐”称呼真的对吗?“小姐”一词又是怎么来的呢?在当今社会中,有很多人以为“小姐”就是对女性的尊称,但事实上在古代社会并不是如此!
中国古代对年轻女子的高贵称呼是“淑女”。
其实,中国古代对年轻女子的高贵称呼是“淑女”。《诗经》开篇之作《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里的“淑女”,蕴含着女性品德端庄、年轻貌美两个方面,这绝对是对女性的最高评价。
而除了“淑女”之外,古代对女性的尊称还有“千金小姐”,或是“千金”,但并不会将这词简化成“小姐”。在伍子胥逃往吴国途中,被一位浣纱姑娘所救,伍子胥要求她为自己保密,这位姑娘其后便投水而死。伍子胥感叹不已,咬破手指血书:“尔浣纱,我行乞;我腹饱,尔身溺。十年之后,千金报德!”伍子胥后在吴国为相,在这位姑娘的投水处投下千金,便有了“千金小姐”一说,强身是女性高贵的一面。
在古代,确实也有“小姐”一称,但语义与“淑女”、“千金小姐”并不相同。
在古代,确实也有“小姐”一称,但语义与“淑女”、“千金小姐”并不相同。清代学者赵翼《陔余丛考》:“宋时闺阁女称小娘子,而小姐乃贱者之称。”可见,宋代“小姐”一词虽不专指妓女,但指的是下等女性,自然不包括高贵女性。
而文人着述的表述也是这样,像是宋朝钱惟寅《玉堂逢辰录》里,有掌茶酒宫人“韩小姐”,属宫中婢女;马纯《陶朱新录》里,称陈彦修侍妾为小姐;洪迈《夷坚志》中,有“散乐小姐”,专指卖艺女艺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云:“只生得个小姐,小字莺莺”等等。
“小姐”并不特指尊贵的女性,大多仍指从事低贱侍奉职司的年轻女子。
宋元以降,市民阶层兴起,传统观念既有继承也有突破,把年轻女子称为“小姐”变得常见,但“小姐”并不特指尊贵的女性,大多仍指从事低贱侍奉职司的年轻女子,如苏武有《成伯席上赠妓人杨小姐》诗中的“杨小姐”就是指地地道道的妓女。
从这些例子大致可以看出,宋元时期“小姐”含义相当复杂,既有婢女、也有妓女,或是官僚晋身豪门富家的未嫁少女,统统敬称为“小姐”。显然“小姐”一词,历经宋元,有由贱而贵的倾向,但在宋元以前,贵贱有别,则是不可混称。
在现代礼仪中,男女被统称为“先生”和“小姐”,与英文“MR.”和“MS.”有关。由于汉语之中没有与之完全对应的语词,女性大量进入社会交际场,必须要有合体的称呼,才使得“小姐”一词广泛流传。欧洲文化传入,淡化了女性的贵、贱之分,相对于古代封建社会,这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