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未解之谜网 > 趣闻轶事 > 孩子都是实打实的混球

孩子都是实打实的混球

2016年9月30日9:56 未解之谜网
            <p><img src="https://www.122336.com/content/uploadfile/201610/WIFM.jpg"  alt="孩子都是实打实的混球" /></p>

《哈利波特》书中,哈利发现自己与伏地魔存在相同之处,因此非常沮丧。邓布利多对他说了一句话,告诉哈利他与伏地魔的不同之处:“最终决定我们命运的不是能力,而是我们自己的选择。”这句伟大的话确实奏效了,哈利不再那么厌恶自己,魔法世界得以继续运转。

如果哈利的年龄更小一点,邓布利多的话可能就没那么有用了。《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杂志的最新研究发现,年龄较小的孩子并不在意人们的选择和思考过程。

研究人员请来一些3至8岁的小孩,向他们展示两种相关场景。第一种场景描述的是小孩在不受诱惑时的道德行为:一个女孩在清洁玩具时,听到伙伴在外面玩耍,但还是继续清洁玩具,因为她不想参与游戏;一个男孩向妈妈承认自己玩球的时候摔坏了台灯,他知道妈妈会收走他的球,但他并不想再玩那个球。

孩子都是实打实的混球

在第二种场景里,小孩也做出了相同的行为,但中间有矛盾心理:女孩非常想跟朋友一起玩,但还是选择呆在家里清洁玩具,她知道这才是正确的选择;而男孩很喜欢自己的球,但在自我保护跟诚实之间选择了诚实。

当研究者要求参与实验的孩子选择奖励哪些角色时,大约80%的孩子都选择奖励没有矛盾心态的角色。而在成年人中间做实验时,结果则相反,没有矛盾心态的角色得到的奖赏比后者少了三分之一。另外还有一项实验发现,比起孩子,成年人更倾向于认为处于矛盾心理中的角色会做出符合道德的选择。

孩子都是实打实的混球

研究者称,“研究结果显示,儿童可能一开始都对内心的道德挣扎持负面看法。但随着年龄增长,他们会逐渐重视和发挥自己的意志力和自制力。”他们还不能有力解释这种现象,但仍提出了一个理论:或许孩子不需要像成人那样处理这些矛盾。他们还没有经历过同等程度的欲望冲突,也没有足够的机会发挥自己的意志力。也就是说,孩子没有足够的语境来理解人们的内心挣扎,更不会因此感动。

邓布利多还有句名言:“我们要在正确的和轻松的之间进行选择。”听着就是只有成年人才会说的话。对于孩子来说,两者只能是一样的。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

真诚欢迎各科普媒体、机构、专家和网友与我们联系合作! Email: [email protected]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2011-2021 Designed by 未解之谜网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