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跟汉朝,是西元前 200 年到西元 200 年这段时间,并存于东西方世界的两大超级帝国。这两大帝国有没有可能各自派遣远征军,在某个地方曾经交手过?倘若真的交手了,战况又会如何?
罗马帝国跟汉朝交手,这样的假想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始自英国牛津大学汉学教授德效骞 (Homer Hasenpflug Dubs) 提出的“古罗马第一军团失踪之谜”。德效骞认为在西元前 53 年,于卡莱战役 (Battle of Carrhae) 惨败给安息帝国的罗马军团,有部分士兵突围而出,辗转东行,最后落脚于中国甘肃省永昌县骊靬村。骊靬村居民大多长著棕色或黄色头发,甚至还有蓝色或灰色眼睛,似乎可为这个假说提供佐证。成龙受到这个说法启发,前两年还拍摄了一部类似题材的电影《天降雄狮》,让汉朝军队跟罗马军队结结实实打上一仗。虽然这个假说疑点颇多,不过倒是让人对于当世两大帝国交手,产生了一些想像空间。
邢老师为我们各别分析罗马军队跟汉朝军队的战斗力。罗马帝国的军队分成两类:一是由罗马公民组成的军团,以重装步兵为主,主要驻扎在北方日耳曼民族的前线,以及各个重要行省;另一则是由罗马征服的各行省非公民组成的协防军,以轻装骑兵为主。罗马军队最大的特色是常备职业化,组织固定,定期发饷,军人一干就是二十几年,可进行长期训练;平日没有战事时,也完全不从事生产,就是一个劲地进行军事训练。有犹太史家在犹太战争之后,观察罗马军队,甚至认为罗马军队不只是战技精妙,甚至连心智都经过千锤百炼,完全就是犀利的战争机器。这样的职业化军队,搭配上精良的配备、先进的防御工事,在古欧洲自然是所向披靡,战斗力极强。
汉朝的军队跟中国历代一样,奉行“兵农合一制”,三时务农,一时讲武,不打仗的时候就种田;为了解决农业社会,战争后勤补给不易的问题,汉朝采用“屯田制”,部队开拔所到之处,就分出一部份人力开始种田,尽量自给自足。步兵的来源主要是农民,配备刀矛弓弩等基本兵器;汉代徭役只有一年,服役期间跟现在的征兵制一样,相当短暂,训练有限。骑兵的训练稍微好一点,以戍守北疆的在地骑士,以及归化胡人构成的胡骑为主。这种平日在农闲时稍加训练,有战事时临时征召的部队,战斗力自然有限。
所以这当世两大帝国倘若发生军事冲突,结果究竟会是谁胜谁败呢?就纯军事的观点来看,很难想像高度职业化的罗马军队,对上一批仅接受基本训练的农民兵,会在战阵上落于下风;不过罗马军队也不是没有打过败仗,像是补给线长短之类的其他战略因素,都有可能左右胜败。由于这个情境在历史上从未发生过,我们也只能把它当成一个有趣的题目,纸上谈兵,开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