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相当重视自己的“身后事”,皇帝在位期间都会挑选一块风水宝地来建造陵墓,让自己过世后能有个地方安息。北京有一处占地广大的皇陵建筑群,里面埋葬着明朝各个皇帝与其后妃,还有2名太子和1名太监,而这个皇陵的名字叫做“明十三陵”,但明朝共有16位皇帝,究竟另外3人去哪里了呢?
第一位“缺席”明十三陵的皇帝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不管哪一任皇帝,大多都会在自己生前就开始建造陵墓,好让自己一过世就能被安葬于其中,而明朝早年建都于南京,所以他过世之后自然被葬在南京,陵墓是位于紫金山的“孝陵”。
而第二位“缺席”明十三陵的皇帝为明惠帝朱允炆,他刚上位不久,其叔父燕王朱棣就发起“靖难之变”,南京被攻破后,朱允炆下落不明,民间虽然流传着他逃亡出宫的说法,但都未得到证实,再加上朱棣登基后不承认朱允炆的帝位,因此他没有陵墓,也不会被葬在明十三陵中。
第三位“缺席”明十三陵的皇帝则是明景帝朱祁钰,他原本并无争夺皇位的心思,但在哥哥明英宗朱祁镇于土木堡之变被瓦剌所俘后,朱祁钰被群臣推举而成为皇帝,但不久后瓦剌以议和为条件,将朱祁镇还给大明,朱祁钰担心自己皇位不保,接回哥哥就将他软禁,并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然而朱祁钰的身体不好,朱祁镇趁他重病不能临朝之时,发动“夺门之变”顺利复辟,朱祁钰也很快就离世,不过朱祁镇不承认他的帝位,甚至还捣毁弟弟在天寿山修建的寿陵,直到明宪宗朱见深才以亲王的身份将朱祁钰葬于北京西郊金山的景泰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