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皇帝龙袍藏有什么样的秘密?
俗话说“人要衣装,佛要金装”,作为中国古代帝王上朝穿的正装,不仅要华美,上面的图案更是有相当大的讲究,而且还有相当大的喻意。众所周知,龙袍上的主角是龙,但除了龙之外,上面还绣有各色各样的配角,究竟代表着什么意思?藏有什么样的秘密?
龙袍上绣有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图样,统称“十二章”。
在纹饰上,龙袍上的图案以平常来说为十二章纹。十二章纹,是古代的服饰等级标志,为中国古代帝王及高级官员礼服上绘绣的十二种图案,分别是: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等,统称“十二章”,绘绣有章纹的礼服则称为“章服”。
十二章纹最早而全面的记载,出于《尚书.益稷》。东汉初,章服制度确立,从此以后直到明清,十二章纹作为帝王百官的服饰纹样,一直延用了近两千年,只是十二章位置、色彩略有变化。分类和详解日、月、星辰代表三光照耀,象征着帝王皇恩浩荡,普照四方。
中国古代帝王上朝穿的正装,上面的图案有相当大的讲究,而且还有很大的喻意在里头。图为“十二章”图样。
其中,山,代表着稳重性格,象征帝王能治理四方水土;龙,是一种神兽,千变万化,象征帝王们善于审时度势地处置惩罚国家大事和对人民的教诲;华虫,通常为一只雉鸡,象征王者要“文采昭着”;宗彝,是古代祭祀的一种器物,通常是一对;绣虎纹和譐纹,则象征帝王忠、孝美德。
藻,象征皇帝的品行不染纤尘;火,象征帝王处置惩罚政务光明正大,火炎向上也有率士群黎向归上命之意;粉米,就是白米,象征着皇帝给养着人民,安邦治国,重视农桑、黼(音同斧),为斧头形状,象征皇帝做事干练果敢;黻(音同服),为两个“己”字相背,代表着帝王能是非分明,知错就改的美德。
这些动辄几十万的衣服,很多皇帝一生可能只穿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