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两位科学家去年就曾发表论文指出,历史统计显示地球自转速度减慢将会引发全球频繁地震,警告2018年将会是“大地震之年”,可能会出现多达20起强烈地震。
美国科学家发现,过去100年间每次发生大地震前,地球自转速度都会减缓。
2017年9月份墨西哥接连发生规模8.0和7.1地震。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教授毕尔汉(Roger Bilham)与蒙大拿大学教授班迪克(Rebecca Bendick)去年11月曾在美国地质学会(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发表合撰论文指出,地球自转与地震活动有高度关联,尽管变化只差距一毫秒,仍会影响地底能量大量释放。
毕尔汉和班迪克的研究统计1900以来全球芮氏规模达7.0以上强震,发现100多年来有5个时期的强震发生次数明显多余其他时期。在强震好发期间,全球一年竟发生多达25至30起强烈地震,其余时期平均每年仅15起强震。
历史统计显示,自1900年以来,规模大于7的地震发生周期大约是每32年一次,而每次在这些大地震发生的前5年,地球自转都会减速,当地球自转变慢的时期结束后,强震数量就会开始增加。毕尔汉表示,“这相当直接,地球给了我们5年的强震预警期。”
新西兰2016年11月14日发生规模7.8地震。
毕尔汉当时说,地球自转速度大约从2013年开始进入周期性减缓,换言之,可推估2018年全球就会进入强震好发时期。2017年全球一共发生7次规模7以上地震,毕尔汉预测,“2018年起,可能每年都会有20起强烈地震”。
综观全球地震纪录,进入2018年之后,光是1月份全球就已经发生3起规模7以上地震,包括1月10日中美洲宏都拉斯天鹅群岛发生规模7.8地震、1月14日秘鲁南部近海规模7.1地震、1月23日美国阿拉斯加近海7.9地震。
两位科学家也发现,过去在地球自转减速后发生的强震最常发生在人口稠密的赤道热带地区,但仍然很难预测未来的地震会发生在何处,也还不清楚是什么原因让地球自转速度减慢与强震的增加产生关连。科学家怀疑,有可能是地核活动的些微改变,导致两件事先后发生。据了解,全球约有10亿人口居住在最常发生地震的热带地区。
另外,美国经济预测专家阿姆斯壮(Martin A. Armstrong)去年12月也曾做出相似的预测。阿姆斯壮当时警告,2018年恐怕会有“严重地震”发生,并引发全球性经济动荡,有如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后,接踵而来的1907年经济恐慌。
阿姆斯壮当时指出,历史显示,美国的地震发生周期大约是8.6年一次,而2018年恰好是1906年以来的第13个8.6年;另外观察全球规模7以上地震发生频率,发现周期为31.4年,因此推算出2018年会有大地震发生,而且很可能在2月3日至4月4日之间爆发,地震好发“高潮”将会延续至2021年。阿姆斯壮的预测和毕尔汉与班迪克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
2017年11月韩国浦项市发生规模5.4的地震。
针对国外学者预测,中央气象局当时表示,对于相关学者的研究论述皆予以尊重不过全球大地震在统计上并没有特别活跃的趋势,惟民众仍应充实地震防灾知识,随时做好应变措施。
而针对花莲地区自4日晚间频发有感地震,根据气象局地震中心统计,自昨晚9时起已经发生大小地震超过21起,规模最大5.8为主震。地震中心表示,地震原因为菲律宾海板块往西北隐没到大陆板块,导致地壳破碎引发一连串地震,估计未来1周到2周仍会有显着余震发生,但该区域为地震活动较频繁地带,没有异常地质活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