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未解之谜网 > 技术创新 > 新技术查明海森堡立方体来源

新技术查明海森堡立方体来源

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Pacific Northwest National Laboratory,简称PNNL)内有一个名为海森堡立方体(Heisenberg cube)的古董,没人知道它的确切来历。

美国化学学会(ASC)8月底举行的秋季会议上展示的一份研究称,终于证实它是来自纳粹时期德国一个没有成功的核试验项目。

海森堡立方体边长约5厘米,重约2.5公斤。科学家知道在欧洲和美国一共有大约十几个这样的立方体,估计它们是来自德国在二战时期秘密进行的核试验项目,但是这并没有得到确切的考证。

上个世纪40年代初,两位德国科学家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和迪布纳(Kurt Diebner)分别带领两个研究组在不同的地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核裂变研究。

据信他们制造了很多个这样的立方体,作为核反应的燃料。这些立方体被挂在线缆上,浸在重水里。重水是水的一种,其摩尔质量比普通的水要重一些。可是他们的试验没能触发级联的核反应。

联盟军估计德国造了1000~1200个这样的立方体,但是大多数都不知道散落到何处。当时,联盟军从海森堡进行试验的地点海格洛夫(Haigerlof)找到600个立方体,运去了美国。可能美国后来把它们用在了其它的核试验项目上。到现在,人们只知道其中12个立方体的下落,所以这些立方体已经成了宝贵的历史古物。

这份研究采用放射性测时法(Radiochronometry)检测了其中几个立方体,证实里面所含的天然、未浓缩的铀所来自的年代和德国纳粹时期生产铀材料的时间点一致。

研究人员又用其它技术,分析了其中一个立方体表面涂层的材料,发现了苯乙烯的成分。据信当时海森堡研究组在立方体的表面加上了含氰化物的涂层,以抑制立方体表面被氧化;而迪布纳带领的研究组用的则是苯乙烯涂层。

研究员之一罗伯逊(Brittany Robertson)说,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对这些立方体表面的涂层进行分析。“没想到经过这么长的时间,还能分析出表面涂层所用的材料。”

研究人员现在继续分析其它几个立方体表面的涂层,就能知道这些立方体分别来自当时哪个研究组的试验。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的发现说明这种侦测技术很有效。这种技术还可以用于其它与核材料相关的追踪调查,比如追踪非法核材料交易等。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

真诚欢迎各科普媒体、机构、专家和网友与我们联系合作! Email: [email protected]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2011-2021 Designed by 未解之谜网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