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未解之谜网 > 历史故事 > 古代官员退休为何要告老还乡?背后原因很现实

古代官员退休为何要告老还乡?背后原因很现实

2021年11月28日23:22 未解之谜网

现代人退休以后,大多都会留在原本的生活圈,然而古代却有不少官员,退休后会选择“告老还乡”,而不是留在京城,这是为什么呢?

古代官员的退休制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于唐朝时期,完善于宋、元、明、清时期,如同现代一样,古代官员到达一定年龄后就可以退休,《礼记‧曲礼》中便提到“大夫七十而致事”,后来的汉、唐、宋、元等朝代也大多实行“七十而致仕”的规定,到了明、清时期才降低条件,“文武官六十以上者,皆听致仕”。

但在未达规定年龄之前也可以退休,例如唐朝明定“老病不堪厘务者,与致仕”,意思就是身患重病或受伤者,虽未到达年龄也允准退休;明朝也有类似的规定,老疾不能任事者,或软弱无效能的官吏,可随时勒令退休。而“告老还乡”就是这些生病、年迈的官员主动请辞、回到家乡、提前退休的情形。

虽然“告老还乡”或“告病还乡”大多数都会获得皇帝恩准,但也是有例外发生,像是西汉大臣张禹曾多次因疾病而想要辞职退休,未料“帝遣人问疾送药,强留”,不仅派人去探望张禹,还送药给他,就是为了让他留在朝廷。

然而除了真的身体不适以外,官员们选择“告老还乡”还有两个原因,第一就是为了回避权力斗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大夫范蠡,他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谋略家以及政治家,也是复兴越国的大功臣,不过他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于是选择告老辞官;第二个原因则是无心于官场,著名文学家陶渊明就是因为厌恶当时的政治、向往田园生活,只做了81天就辞职归故里,从此隐居不再出仕。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

真诚欢迎各科普媒体、机构、专家和网友与我们联系合作! Email: [email protected]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2011-2021 Designed by 未解之谜网

sitemap